富足义所生

出自宋代郑刚中的《辨毕方》,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fù zú yì suǒ shēng,诗句平仄:仄平仄仄平。
比屋皆良民,为盗岂无以。
富足义所生,贫穷盗之始。
冻饿家无储,追呼官不已。
妖幻随鼓之,安得不群起。
纵火资盗威,势固自应尔。
可笑说者愚,辄欲效柳子。
赤文而白章,召祸岂其理。
东南瓦砾墟,所向辄千里。
如何好事者,逐此不逐彼。
()
良民:良民liángmín∶旧时指一般的平民区别于贱民[law-abidingpeople]∶旧时指安分守己的善良百姓
富足:(形)财物多而充足:人们过着~的生活。[反]贫穷|贫困|穷苦。
贫穷:(形)缺乏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近]贫困|贫穷。[反]富有|富裕。
无储妖幻安得:1.如何能得、怎能得。含有不可得的意思。2.岂可。如:“安得无礼”、“安得如此”。3.哪里能够得到。
群起:指很多人一同起来。

《辨毕方》是宋代郑刚中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比起一般屋宇,所有的房屋都是善良的人,
难道没有一种方式可以使贼不再出现吗?
富裕和正义相生,贫穷和盗窃开始。
冻饿的家庭没有存储,追求呼叫官员却无果。
邪恶幻象随着鼓声而来,怎能不群起而攻之?
纵火的资本助长了盗窃的威势,这种势力自然会产生应对。
可笑的人们言谈愚蠢,却效仿柳子的行为。
红文和白章引来灾祸,难道这是合理的吗?
东南方的破败废墟,所到之处都是千里荒芜。
怎么会有些人追求这种善事,却不去追求其他事物呢?

诗意:
《辨毕方》揭示了社会不平等和贫富差距所导致的盗窃问题。诗人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痛心和愤懑之情。诗中通过对比富裕和正义、贫穷和盗窃的关系,暗示了社会不公和贫困导致人们为了生存而走上犯罪的道路。诗人也指责那些无视社会问题、只追求个人利益的人,他们不顾他人的困境,只顾自己的得失。通过诗中的反思和批判,诗人试图唤起人们对社会不公的关注和思考。

赏析:
《辨毕方》通过简练的文字展现了社会现象,表达了诗人对社会问题的忧虑和不满。诗中运用对比的手法,将富裕与正义、贫穷与盗窃进行对照,凸显了社会不平等的问题。诗人的语言直接而有力,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他的情感。诗人以质问的口吻,质疑社会现象的合理性和人们的行为选择,呼吁人们关注社会问题,追求更广泛的公平和正义。整首诗以简短的篇幅传递了深刻的社会思考,给人以启迪和警示,体现了宋代社会文化的关注点和价值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郑刚中

郑刚中(1088年—1154年),字亨仲,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南宋抗金名臣。生于宋哲宗元祐三年,卒于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年六十七岁。登绍兴进士甲科。累官四川宣抚副使,治蜀颇有方略,威震境内。初刚中尝为秦桧所荐;后桧怒其在蜀专擅,罢责桂阳军居住。再责濠州团练副使,复州安置;再徙封州卒。桧死,追谥忠愍。刚中著有北山集(一名腹笑编)三十卷,《四库总目》又有周易窥余、经史专音等,并传于世。...

郑刚中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