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非太常而有三百六十斋。宋代。李新。清非太常而有三百六十斋,分似庚郎而无二十七种菜。日食万竟虚语,不糁藜羹时可再。一杯潋滟翻绿波,作客不妨穷鼎鼐。大儿咀嚼等太牢,小儿饮啜甘沆瀣。青青染肠形於色,阿鹜浑无食鱼态。闻君亦有釜轑声,大本须烦一车载。何苦厉声责妻孥,乘兴可能来访戴。
《送菜徐安叟》是宋代诗人李新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徐安叟的人送菜的情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丰富的诗意。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送菜徐安叟,清非太常而有三百六十斋。
他的清贫并非出身于太常之家,却有着三百六十天都要斋戒的节制。
分似庚郎而无二十七种菜。
他的菜园虽然不及富贵人家的庚郎菜园一样丰富,却没有二十七种蔬菜。
日食万竟虚语,不糁藜羹时可再。
每天吃饭时说万竟虚,意思是不计较菜肴的多少,只要有藜羹就能再添一餐。
一杯潋滟翻绿波,作客不妨穷鼎鼐。
一杯清香的酒色泽如绿波翻滚,作为客人就可以毫不客气地品尝穷家的美食。
大儿咀嚼等太牢,小儿饮啜甘沆瀣。
大儿子咀嚼着坚硬的食物,仿佛在享用肉食美味;小儿子则喝着甘甜的饮品,仿佛在品尝美味的果汁。
青青染肠形於色,阿鹜浑无食鱼态。
青葱的菜肴染上了鲜明的颜色,而阿鹜却没有食鱼的机会。
闻君亦有釜轑声,大本须烦一车载。
听说你也有烹饪的声音,需要许多材料才能烹制一餐。
何苦厉声责妻孥,乘兴可能来访戴。
何必严厉地责备妻子和孩子,兴致好时可以来拜访我。
这首诗通过对徐安叟送菜情景的描绘,展现了贫富之间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贫寒生活的坦然和乐观态度。尽管徐安叟的家境清贫,菜园不甚丰富,但他却能用简朴的食物满足自己和家人的需求,并对客人坦然款待。诗中对食物的描写富有生动的意象,展示了作者对生活中细节的关注和对简朴生活的赞美。整首诗以质朴、淡泊的情感氛围,传递了一种平和宁静的诗意。
宋仙井人,字元应。哲宗元祐五年进士。刘泾尝荐于苏轼。累官承议郎、南郑丞。元符末上书夺官,谪遂州。徽宗大观三年赦还。有《跨鳌集》。...
李新。宋仙井人,字元应。哲宗元祐五年进士。刘泾尝荐于苏轼。累官承议郎、南郑丞。元符末上书夺官,谪遂州。徽宗大观三年赦还。有《跨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