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来应借凤毛看。宋代。李新。客宦乘流同木偶,入村随俗自猴冠。鴒飞原上正相应,豆泣釜中当少宽。貂阙长忧狗尾续,客来应借凤毛看。陇西衣钵传无尽,熟看群儿现宰官。
《还三嵎先寄舍弟》是宋代诗人李新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客居他乡,身世不遇,感慨万千的心境。
李新通过比喻和意象的手法,表达了自己的心情。他将自己比作木偶,随波逐流,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他入村随俗,戴上了俗世的面具,隐去了真实的自我。
诗中提到的鴒飞原上,暗示着适应环境的变化。鴒是一种飞禽,它在原野上飞翔,象征着自然的变化与顺应。这与诗人在客居他乡时,不得不随俗沉浮的境遇相呼应。
接着,诗中提到了豆泣釜中。豆是一种常见的食物,而泣则是哭泣的意思。这一句抒发了诗人的愤懑之情。他感叹自己像被困在釜中的豆子一样,无法自由自在地生活。
诗的下半部分,描述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貂阙长忧狗尾续,客来应借凤毛看。这里的貂阙和凤毛都是指官职,暗喻社会地位和功名。诗人感到忧虑和焦虑,因为他的地位和成就无法得到认可,而来客们只是把他当作一时的笑料和娱乐。
最后两句陇西衣钵传无尽,熟看群儿现宰官,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倦和对官员的不屑。陇西是古代的一个地名,衣钵传无尽意味着官员们的更替不断,权力的传承永无止境。诗人熟视官员们的表演,看穿了他们的虚伪和权谋。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己的境遇和对现实的不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失意。诗人以自嘲和讽刺的口吻,映射了社会的虚伪和无常,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自己的不满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宋仙井人,字元应。哲宗元祐五年进士。刘泾尝荐于苏轼。累官承议郎、南郑丞。元符末上书夺官,谪遂州。徽宗大观三年赦还。有《跨鳌集》。...
李新。宋仙井人,字元应。哲宗元祐五年进士。刘泾尝荐于苏轼。累官承议郎、南郑丞。元符末上书夺官,谪遂州。徽宗大观三年赦还。有《跨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