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图未就人怀邦。宋代。李新。平生虎力鼎可扛,愤气不作咸阳降。江东子弟累千百,谁知国士元无双。一夕楚歌四面起,伯图未就人怀邦。自古功业有再举,何不隐忍过乌江。
《项羽庙》是宋代诗人李新创作的一首诗词。它以项羽为题材,表达了项羽的豪情壮志和对国家的忠诚。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平生虎力鼎可扛,
愤气不作咸阳降。
江东子弟累千百,
谁知国士元无双。
一夕楚歌四面起,
伯图未就人怀邦。
自古功业有再举,
何不隐忍过乌江。
诗意:
这首诗以项羽为主题,描绘了他的英勇和对国家的忠诚。诗人通过描写项羽的力量和气概,表达了对他的敬佩之情,并以此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诗中也表达了对江东子弟(指东吴)的赞美,以及对项羽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的肯定。
赏析:
这首诗从项羽个人的力量和气概入手,形容他虎力鼎可扛,凭借自己的勇武之力,不屈服于咸阳(指秦朝的首都)的降服。这一描写展现了项羽的英勇和坚毅的性格特点。
接着,诗人转向江东子弟,指出他们代代相传,人数众多。然而,他们却不了解历史上的国士(指项羽)的非凡之处,暗示了历史的遗忘和忽视。这种对江东子弟的赞美也是对历史上英雄的叙述,通过对比,凸显出项羽的卓越与特殊。
诗的后半部分描述了一夜之间楚歌四起,表明项羽的抱负和志向得到了人们的响应和支持。然而,伯图(指刘邦)的成就尚未完成,人们对国家的期望和希望寄托在项羽身上。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历史上英雄事业再次兴起的期盼,并呼吁项羽隐忍过乌江(指刘邦的势力范围),以实现国家的统一和和平。
整首诗以项羽为主题,将他的英勇、忠诚和历史地位塑造得生动有力。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期许,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英雄事业的向往和对国家统一的希冀,展示了他对历史的关注和对国家命运的思考。
宋仙井人,字元应。哲宗元祐五年进士。刘泾尝荐于苏轼。累官承议郎、南郑丞。元符末上书夺官,谪遂州。徽宗大观三年赦还。有《跨鳌集》。...
李新。宋仙井人,字元应。哲宗元祐五年进士。刘泾尝荐于苏轼。累官承议郎、南郑丞。元符末上书夺官,谪遂州。徽宗大观三年赦还。有《跨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