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来悬麝厌当门。宋代。李新。手匀沉实伴兰荪,著壁青烟未有痕。掩鼻新来憎甲俗,拂衣无处避膏昏。不成乱臭须持枣,却恐偷生误返魂。寄语山间郑夫子,年来悬麝厌当门。
《寄郑明举香》是宋代诗人李新的作品。诗中描绘了一幅清新自然的景象,并融合了一些思辨和寓意的元素。以下是《寄郑明举香》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手匀沉实伴兰荪,
著壁青烟未有痕。
掩鼻新来憎甲俗,
拂衣无处避膏昏。
诗词以描写手的动作为开篇,手的形象被描绘为沉重而稳定,与兰荪相伴。接着,诗人描述了一幅青烟袅袅的景象,暗示了一个尚未受到外界干扰的宁静环境。然后,诗人借用掩鼻来表达自己对于俗世的厌恶之情,掩鼻是一种对臭味的避讳动作,可以理解为对庸俗之物的拒绝。最后一句表达了拂衣避讳的无处可寻,也意味着无法完全摆脱尘世的纷扰。
不成乱臭须持枣,
却恐偷生误返魂。
寄语山间郑夫子,
年来悬麝厌当门。
接下来的两句诗,诗人提到了"乱臭"和"枣",乱臭指的是世俗之气,而枣则代表了吉祥和长寿。诗人表达了自己选择持有枣果,以求远离尘嚣的意愿。然而,他也担心这种逃避世俗的行为可能会让他失去真正的生命,误入虚幻的幻境。
最后两句寄语郑明举,传达了诗人对郑明举的思念和期待。郑明举是一个虔诚的道士,诗人寄托了自己的心愿和对郑明举的敬重之情。"悬麝厌当门"一句指的是在门前悬挂香囊以祛除厌恶之气,暗示了诗人对于清净的追求。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景象为背景,通过对手、青烟、乱臭、枣果等意象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对于尘世的烦躁和厌倦,以及对清净与超脱的向往和追求。诗人通过寄语郑明举,表达了自己对道家思想和修行的向往,同时也展现了对于友谊和真正价值的珍视。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传递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哲思。
宋仙井人,字元应。哲宗元祐五年进士。刘泾尝荐于苏轼。累官承议郎、南郑丞。元符末上书夺官,谪遂州。徽宗大观三年赦还。有《跨鳌集》。...
李新。宋仙井人,字元应。哲宗元祐五年进士。刘泾尝荐于苏轼。累官承议郎、南郑丞。元符末上书夺官,谪遂州。徽宗大观三年赦还。有《跨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