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放仙槎自在流

出自宋代李新的《观澜堂》,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nǐ fàng xiān chá zì zài liú,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铃阁文书得少休,故将湖水慁清眸。
似从天姥逡巡坐,拟放仙槎自在流
具眼不随千派转,此身元并一沤浮。
羌谁戏墨通三昧,信是人间万法俦。
()
文书:(名)①指公文、书信、契约等。②机关或部队中从事公文、书信工作的人员。
湖水清眸逡巡:(书)(动)徘徊不前;迟疑不决:~不前。
千派此身三昧:佛教用语,意思是使心神平静,杂念止息,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之一。借指事物的诀要:深得其中~。[梵samādhi]
人间:(名)人类社会;世间:春满~。[近]世间|人世。
万法

《观澜堂》是宋代诗人李新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坐在观澜堂欣赏湖水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心灵自由的向往。

诗词的中文译文:
铃阁文书得少休,故将湖水慁清眸。
似从天姥逡巡坐,拟放仙槎自在流。
具眼不随千派转,此身元并一沤浮。
羌谁戏墨通三昧,信是人间万法俦。

诗意和赏析:
《观澜堂》以简洁而含蓄的语言描绘了一幅优美的景象。诗人在铃阁之中,把湖水映入清澈的眼中。他的目光仿佛从天姥山上迂回而下,坐在观澜堂中,心情自由自在,仿佛自己就是那仙槎,随波逐流。

诗中的“具眼不随千派转,此身元并一沤浮”表达了诗人不受外界纷扰的心境,他不被琐事所扰,心如止水,保持了内心的纯净和平静。他的眼睛并不随着千变万化的景象而转动,他的身体仿佛融入了这片湖水之中,与万物共通一气。

最后两句“羌谁戏墨通三昧,信是人间万法俦”表达了诗人对艺术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人认为,那个能够掌握艺术的人,可以达到心境的境界,超越尘世的束缚,达到心灵的自由。他相信,艺术是人间万法的伴侣,通过艺术的力量,可以超越现实的局限,体验到更高层次的境界。

《观澜堂》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心境的向往。诗中所表达的心灵自由与艺术的力量使得诗人超越尘世的束缚,达到一种超越凡俗的境界。这首诗通过优美的语言和深远的思考,给读者带来了心灵的抚慰和启迪。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李新

宋仙井人,字元应。哲宗元祐五年进士。刘泾尝荐于苏轼。累官承议郎、南郑丞。元符末上书夺官,谪遂州。徽宗大观三年赦还。有《跨鳌集》。...

李新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