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应接绠汲溪流

出自宋代陈造的《再次韵杨宰七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wèi yìng jiē gěng jí xī liú,诗句平仄:仄仄平仄平平平。
颇思菱角问鸡头,且放莲房擅早秋。
蠲渴涤烦须底物,未应接绠汲溪流
()
菱角,鸡头,莲房,早秋,蠲渴,底物,接绠,溪流

诗词:《再次韵杨宰七首》

译文:
颇思菱角问鸡头,
且放莲房擅早秋。
蠲渴涤烦须底物,
未应接绠汲溪流。

诗意:
这首诗是宋代陈造创作的《再次韵杨宰七首》之一。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隐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赏析:
这首诗以菱角和鸡头作为隐喻,通过探讨这两个物象的关系来表达作者的思考。菱角象征犀利的思维和探索精神,而鸡头则象征着平凡的日常生活。作者在思考中,倾向于追求深刻的思考和理解,而不满足于平凡的表面。

诗中出现的“莲房”和“早秋”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景象,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宁静和感悟。莲房是莲花的花房,象征着纯净和高贵。早秋则是一个季节的过渡,含有静寂和秋意的意味。

接下来的两句“蠲渴涤烦须底物,未应接绠汲溪流”,表达了作者对于自我净化和追求真理的渴望。蠲渴涤烦意味着排除内心的渴望和烦恼,寻求心灵的宁静和纯净。须底物指的是必须要处理的琐碎事务。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于真正的内心自由的追求。

最后一句诗“未应接绠汲溪流”,以隐晦的方式表达了作者未能接触到清澈溪流的遗憾。这里的溪流象征着纯净的智慧和真理。诗人可能意识到自己的思维受到了限制,无法完全接触到内心深处的智慧和真理。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自然景物和隐喻的运用,表达了作者对深刻思考和追求内心纯净的渴望。诗人思考人生的意义和追求真理的道路,并隐含了对于自身限制和不完美的认识。这首诗在抒发情感的同时,也启迪读者思考内心的追求和向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陈造

陈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以词赋闻名艺苑,撰《芹宫讲古》,阐明经义,人称“淮南夫子”。范成大见其诗文谓“使遇欧、苏,盛名当不在少游下。”尤袤、罗点得其骚词、杂著,爱之手不释卷。郑兴裔荐其“问学闳深,艺文优赡”。调太平州繁昌尉,改平江府教授,寻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权知州事。房州秩满,为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於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

陈造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