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骨肉慰皇情。宋代。陈造。携孥西垒复东城,触处千愁百恨生。如许尧民艰粒食,未应汉法废常平。爱君长策三农重,泥古迂儒一芥轻。会略文移倒陈廪,一时骨肉慰皇情。
《次韵赵教授》是宋代陈造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携带孩子离开西垒返回东城的情景,触景生情,千愁百恨涌上心头。诗中表达了对尧时代艰难生活的向往,对汉代平均分配土地的法规废除的不满。作者倾慕赵教授提出的三农政策,认为这个策略对国家和人民至关重要,而对于过于迂腐的传统儒家思想则不屑一顾。整首诗以赵教授的智慧和改革思想为主题,表达了对他的敬佩和对新政策的期待。
这首诗词通过对于不同时代的比较,展现了作者对于社会现状的忧虑和对于改革的渴望。诗中的情感深沉而真挚,以简洁而有力的语言揭示出作者的内心世界。同时,诗中的意象和对比手法也为读者呈现出一幅清晰而生动的画面,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如下:
中文译文:
携带孩子走过西垒,再次回到东城。
每一个地方都触动我的忧愁和痛苦。
我们的生活像尧时代的人们一样艰难,只能吃些粗粮。
汉代的法规废除了平均分配土地的常平之法,这是不应该的。
我欣赏你,赵教授,你提出的三农政策非常重要。
与古代迂腐的儒家思想相比,这个政策就像一粒芥子一样微不足道。
你的智慧能够改变现状,一时之间让人们得以安慰。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于不同时代的对比,抒发了作者对于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于改革的期待。作者通过描绘自己和孩子走过西垒回到东城的场景,表达了他内心的忧愁和痛苦之情。他将自己的困境与尧时代的艰难生活相比较,以此凸显当下社会的不公和困顿。同时,作者也对汉代平均分配土地的法规废除表示了不满,认为这种法规的废除违背了公平和正义。
在诗词的后半部分,作者表达了对赵教授的赞赏和对他的政策的期待。作者认为赵教授提出的三农政策对于国家和人民至关重要,与过时的儒家思想相比,这个政策显得微不足道。作者由此展示了自己对于改革和创新思想的支持和向往,希望通过这样的改革能够改变社会现状,给人们带来安慰和希望。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比和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于改革的渴望。作者通过赞赏赵教授的智慧和三农政策,展现了对于新思想的追求和希望。诗中的情感真挚而深沉,语言简练而有力,通过对于不同时代和不同观念的对比,呈现了作者对于社会变革的期待和对于改善人民生活的渴望。这首诗词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对传统观念和现实状况进行了思考和批判,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双重价值。
陈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以词赋闻名艺苑,撰《芹宫讲古》,阐明经义,人称“淮南夫子”。范成大见其诗文谓“使遇欧、苏,盛名当不在少游下。”尤袤、罗点得其骚词、杂著,爱之手不释卷。郑兴裔荐其“问学闳深,艺文优赡”。调太平州繁昌尉,改平江府教授,寻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权知州事。房州秩满,为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於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
陈造。陈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以词赋闻名艺苑,撰《芹宫讲古》,阐明经义,人称“淮南夫子”。范成大见其诗文谓“使遇欧、苏,盛名当不在少游下。”尤袤、罗点得其骚词、杂著,爱之手不释卷。郑兴裔荐其“问学闳深,艺文优赡”。调太平州繁昌尉,改平江府教授,寻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权知州事。房州秩满,为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於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