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君定愁予

出自宋代陈造的《别俞君任通判三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sī jūn dìng chóu yǔ,诗句平仄:平平仄平仄。
房陵望毗陵,计舍六十余。
今我从远役,羡君方逸居。
逸劳不足道,会合嗟愈疎。
向来江南北,二年能几书。
残山剩水地,诗题当不虚。
得句茹不吐,思君定愁予
遡江日千里,岂无红尾鱼。
交情傥未忘,与问今何如。
()
远役逸劳:安逸与劳苦。
不足:(动)不值得:~挂齿|~为怪。②(形)不充足;不够:~之处|先天~。
会合:(动)会聚到一块儿。[近]汇合。

诗词:《别俞君任通判三首》

房陵望毗陵,计舍六十余。
今我从远役,羡君方逸居。
逸劳不足道,会合嗟愈疎。
向来江南北,二年能几书。
残山剩水地,诗题当不虚。
得句茹不吐,思君定愁予。
遡江日千里,岂无红尾鱼。
交情傥未忘,与问今何如。

中文译文:
房陵眺望着毗陵,计算房屋已超过六十间。
如今我离开远方,羡慕你能闲居逸乐。
你的悠闲生活不足道,我们的相聚让我更加忧伤。
从前在江南和北方,两年间能写几首诗?
这片残留山水之地,诗题一定不虚。
我获得了句子,却不吐露;思念你定会让我愁苦。
顺江而行,每日千里,怎会没有红尾鱼?
我们的交情或许还未忘却,问候你现在过得如何?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陈造所作的《别俞君任通判三首》中的一首。诗人与俞君告别,俞君是担任通判的官员。诗中描绘了房陵望毗陵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俞君安闲生活的羡慕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辛劳努力的无奈和思念之情。

诗人首先描述了房陵远眺毗陵的景色,通过展示自然景观,为后续的情感表达做铺垫。接着,诗人表达了对俞君闲逸生活的羡慕之情,暗示了自己从事艰苦的远方役使。他感慨自己的劳累并不值得一提,而与俞君的相聚更加凸显了他内心的疏离和孤独。

诗人回忆起过去在江南和北方的生活,自省地问自己两年间写了多少诗。这种反思凸显了他对诗歌创作的思考和对自身才华的质疑。接下来,诗人描绘了残山剩水的景色,对这片土地的诗意给予了肯定,暗示了他的诗作一定是真实而有价值的。

在诗的结尾,诗人透露获得了一些佳句,但却不吐露出来,这表明他将这份思念留在心中,与对俞君的思念交织在一起。诗人想象自己顺江而行,每天行进千里,不禁怀疑红尾鱼是否存在,这可能是对远方友人的祝福和期盼。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俞君的友情的依然牢固,希望了解他现在的情况,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彼此关系的关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友情的表达,抒发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和渴望,以及对自身境遇的反思与感慨。同时,诗中运用了对景写人的手法,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凸显诗人的情感,增加了诗意的层次和深度。整体而言,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离别友人的情感,以及对友情和远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陈造

陈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以词赋闻名艺苑,撰《芹宫讲古》,阐明经义,人称“淮南夫子”。范成大见其诗文谓“使遇欧、苏,盛名当不在少游下。”尤袤、罗点得其骚词、杂著,爱之手不释卷。郑兴裔荐其“问学闳深,艺文优赡”。调太平州繁昌尉,改平江府教授,寻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权知州事。房州秩满,为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於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

陈造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