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之心恻恻。唐代。白居易。昔我十年前,与君始相识。曾将秋竹竿,比君孤且直。中心一以合,外事纷无极。共保秋竹心,风霜侵不得。始嫌梧桐树,秋至先改色。不爱杨柳枝,春来软无力。怜君别我后,见竹长相忆。长欲在眼前,故栽庭户侧。分首今何处,君南我在北。吟我赠君诗,对之心恻恻。
诗词中文译文:
昔我十年前,与君始相识。
曾将秋竹竿,比君孤且直。
中心一以合,外事纷无极。
共保秋竹心,风霜侵不得。
始嫌梧桐树,秋至先改色。
不爱杨柳枝,春来软无力。
怜君别我后,见竹长相忆。
长欲在眼前,故栽庭户侧。
分首今何处,君南我在北。
吟我赠君诗,对之心恻恻。
诗意:
这首诗是白居易给好友元九写的一首诗,诗中表达了作者和元九的友情和思念之情。诗人回忆起与元九十年前的相识之情,当时曾将一段秋竹给予元九,表达了两人心心相印、不受外界干扰的情感。作者以秋竹作为象征,表示两人的友情坚定不移、经得起风霜侵袭。诗人提到了梧桐树和杨柳枝,暗示了梧桐树在秋天改变颜色时的不忠诚,而杨柳枝在春天软弱无力的特性,与秋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怀念元九离别之后对他的思念之情,希望他能够看到自己在庭院旁种下的竹子,表示自己一直将他放在心中。最后,诗人表示现在他们相隔两地,但仍然心心相惜。诗人吟咏给元九的诗,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对他的思念。
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的文字表达了作者白居易和友人元九之间的深厚情谊。诗中使用了自然意象,如秋竹、梧桐树和杨柳枝,通过对比,描绘了两人友情的坚定和纯粹。诗人通过回忆和思念,表达了对元九的深深思念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朴实无华,表达了作者内心真实的情感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人以诗为媒,用笔传情,与友人分享自己的心情,展现了唐代诗人的细腻情感和优美的语言表达能力。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