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已得其最。宋代。张栻。昔人忘言处,可到不可会。还须心眼亲,未许一理盖。辞章抑为余,子已得其最。当知邹鲁传,有在文字外。
诗词:《送杨廷芳三首》
中文译文:
昔人忘言处,可到不可会。
还须心眼亲,未许一理盖。
辞章抑为余,子已得其最。
当知邹鲁传,有在文字外。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张栻创作的《送杨廷芳三首》。诗中通过几句简洁而深刻的词句,表达了一种情感和思考。
诗的开篇,作者回忆过去的人已经遗忘的言语之处,虽然可以到达那个地方,却不能理解其中的意义。这里所指的"言"可以理解为知识、智慧或者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这种情景表达了作者对于传承的重要性和需要理解的难处。
接下来的两句诗,作者表达了对于传承的看重。作者强调了要亲自用心去体会,而不能只是被教授或者书本所代替。"心眼亲"意味着要亲身经历、亲自体悟,才能真正领悟其中的道理和精髓。
下一句"未许一理盖",意味着还没有完全理解其中的道理,还不可以仅凭片面的理解来归纳总结。这句表达了作者对于知识的谦逊态度,同时也强调了需要深入思考、不断探索才能够获得更全面的理解。
最后两句诗,作者提到自己的辞章已经很抑制了,意味着文采已经充分发挥,不再多作修饰。而对方已经领悟到了其中的最高境界。这里提到的"邹鲁传",指的是鲁迅的思想和文化传统,表达了作者对于文学传统的敬意和对于对方的赞赏。
整首诗通过简练而精确的表达,强调了传承与理解的重要性,以及对于个人修养与思考的呼唤。作者通过这首诗向读者传达了对于学问和思想的敬畏之情,并呼吁读者要坚持不懈地追求真理和智慧。
张栻(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字敬夫,后避讳改字钦夫,又字乐斋,号南轩,学者称南轩先生,谥曰宣,后世又称张宣公。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市)人,右相张浚之子。南宋初期学者、教育家。南宋理宗淳祐初年(1241年)从祀孔庙,后与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朱熹、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张栻。张栻(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字敬夫,后避讳改字钦夫,又字乐斋,号南轩,学者称南轩先生,谥曰宣,后世又称张宣公。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市)人,右相张浚之子。南宋初期学者、教育家。南宋理宗淳祐初年(1241年)从祀孔庙,后与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朱熹、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