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形在眉睫。宋代。强至。累石作危峰,轩然曲沼中。山形在眉睫,人意自衡嵩。影骇鱼虾避,路疑猨鸟通。宦途尤巧险,匠手莫言工。
《羽师院假山》是宋代诗人强至的作品。这首诗描述了一个人工塑造的假山,山峰险峻、形状奇特,犹如眉睫间的风景。诗人通过描绘山形,表达了人生道路的曲折和挑战。同时,他暗指官场之险恶,以及工匠在塑造山景时的技艺。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塑造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景象。通过使用累石、危峰、曲沼等形象描写,诗人将一个独特而危险的山景呈现在读者面前。山形在眉睫,意味着它非常近,如同人们内心深处的想象。人们的意志需要在如此险峻的环境中保持平衡,这种平衡也象征着嵩山的伟大和庄严。
诗中出现了影、骇、鱼虾、猨鸟等形象,这些词语传达了诗人对于山景的感知。影骇鱼虾避,山影如同巨大的怪物,使得鱼虾躲藏起来。路疑猨鸟通,山势险峻,使得猿猴和鸟类在山间穿行时感到困惑。这些描写使得整个山景更加生动,增添了一种神秘而壮丽的氛围。
诗人还以宦途和匠手为象征,表达了对人生和技艺的思考。宦途尤巧险,意味着在官场之路上,尤其需要机智和勇气去应对种种危险。匠手莫言工,诗人通过这句话传递了一种含义,即工匠在塑造自然景观时,不需要过多言语,他们的技艺就是最好的表达。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羽师院假山的景色,表达了人生道路的险峻和挑战,以及工匠的技艺和默默奉献。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呈现了一种壮丽而神秘的氛围,引发读者对于生命和人生的思考。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展示了强至独特的艺术才华和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
强至(1022年~1076年),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进士,充泗州司理参军,历官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韩琦聘为主管机宜文字,后在韩幕府六年。熙宁五年(1072年),召判户部勾院、群牧判官。熙宁九年(1076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不久卒。其子强浚明收集其遗文,编《祠部集》四十卷,曾巩为之序,已佚。清代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强至。强至(1022年~1076年),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进士,充泗州司理参军,历官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韩琦聘为主管机宜文字,后在韩幕府六年。熙宁五年(1072年),召判户部勾院、群牧判官。熙宁九年(1076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不久卒。其子强浚明收集其遗文,编《祠部集》四十卷,曾巩为之序,已佚。清代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