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儿跋尾出浮萍

出自宋代郑獬的《水浅舟滞解闷十绝》,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ú ér bá wěi chū fú píng,诗句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
稚子持竿坐芳草,鱼儿跋尾出浮萍
会稽巨犗沈犹脱,沧海骊龙睡不醒。
()
稚子:幼儿;小孩子。
芳草:(名)香草,诗词中常用来比喻美好的品德。也比喻美好的人:觅~(找对象)|天涯何处无~。
鱼儿跋尾浮萍:又称“青萍”。单子叶植物,浮萍科。一年生草本。植物体叶状,浮在水面。叶扁平,两面都是绿色,下面有一条根。广布于世界各地。全草入药。
不醒:神志不清;失去知觉。谓处于熟睡状态。不曾;未曾。不记得。

《水浅舟滞解闷十绝》是宋代诗人郑獬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稚子坐在芳草丛中,手持鱼竿,看着鱼儿在浮萍间欢快地游动的情景。诗中还提到了会稽巨犗和沈犹,以及沧海中沉睡的骊龙。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如下:

稚子手持竿坐在芳草之间,水很浅,船也被卡住了,他为了消遣无聊的心情,拿起鱼竿来钓鱼。鱼儿在浮萍之间跳跃,欢快地摆动着尾巴。

这首诗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清新愉悦的场景。稚子坐在芳草之中,享受大自然的美好,他的童稚与纯真与自然景色相得益彰。鱼儿的活泼跃动,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活泼。

诗中提到的会稽巨犗和沈犹是两位历史上著名的钓鱼人。他们都是极具钓鱼技艺的人物,以其卓越的钓鱼本领而闻名。通过提到他们,诗人似乎在暗示这位稚子也具备了出色的钓鱼才能,尽管他还很年幼。

最后一句诗描述了沧海中的骊龙沉睡不醒。骊龙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兽,象征着威严和力量。沧海是广阔的海洋,而骊龙却在其中沉睡,似乎对外界漠不关心。这句诗可能暗示了人们对于沉睡中的力量的渴望和敬畏。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童稚的景象和活泼的鱼儿,展现了自然的美好和生命的活力。同时,通过提及会稽巨犗和沈犹,诗人表达了对于钓鱼技艺的赞美和敬仰。最后,通过沧海中沉睡的骊龙,诗人传达了对于力量和神秘的思考。整首诗以简练明快的语言,展示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以及对于生命和力量的思索。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郑獬

郑獬(1022——1072)字毅夫,号云谷,虔化人,江西宁都梅江镇西门人,因他的祖父前往湖北安陆经商,便寄居于此。商籍人安陆,详载宁都州志,少负售才词章豪伟,宋皇祐壬辰科举人,癸巳状元及第,初试国子监谢启曰,李广才气自谓无双。...

郑獬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