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读半卷书。明代。杨基。鹊巢知避岁,终为鸠所居。巧者劳不足,拙者安有余。溪翁夜结网,山人朝煮鱼。隆准入关中,不读半卷书。当时微张韩,乃与胜广俱。大拙乃至巧,巧者复何如。¤
《感怀(十四首)》是明代诗人杨基的作品。这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慨。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鹊巢知避岁,终为鸠所居。
巧者劳不足,拙者安有余。
溪翁夜结网,山人朝煮鱼。
隆准入关中,不读半卷书。
当时微张韩,乃与胜广俱。
大拙乃至巧,巧者复何如。
译文:
鹊巢懂得避寒冬,最后被鸠鸟占据。
聪明者劳碌无益,愚笨者才能安逸有余。
溪边的老渔翁夜晚结网,山中的隐士早晨煮鱼。
隆准的人进入关中,却不读半卷书籍。
当年微不足道的张韩,如今和胜广一样重要。
大拙最终超越了巧,那些聪明的人又如何呢?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对生活和人生的反思为主题,通过对鹊巢、鸠鸟、渔翁、山人等形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聪明与愚笨、劳碌和安逸的思考。
诗中的鹊巢和鸠鸟形成了对比。鹊巢代表着聪明才智,而鸠鸟则象征着愚笨。然而,最终鹊巢却成为了鸠鸟的栖居之所。这种转变暗示了聪明才智并不能保证成功,有时候反而会陷入困境。
诗中还提到了溪翁夜晚结网和山人早晨煮鱼。这两个形象描绘了不同人生境遇下的生活方式。溪翁努力捕鱼,而山人却过着简朴的生活。这表明劳碌奋斗并不能保证成功,有时候简单的生活反而更加安逸。
接下来,诗中提到了隆准入关中,却不读半卷书。这句话表达了对知识的反思。即使是有地位和权力的人,如果没有读书的修养,也难以真正获得智慧。
最后几句提到了当年微不足道的张韩,如今和胜广一样重要。这句话强调了时间的变迁和人的命运。它表达了对过去的回忆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展现了杨基对智慧、劳动和命运的思考。通过对不同人生境遇的对比,揭示了聪明与愚笨、劳碌和安逸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表达了对知识和时间的重视。这首诗给人以深思,引发读者对人生价值和生活选择的思考。
杨基(1326~1378)元末明初诗人。字孟载,号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乐山),大父仕江左,遂家吴中(今浙江湖州),“吴中四杰”之一。元末,曾入张士诚幕府,为丞相府记室,后辞去。明初为荥阳知县,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后被谗夺官,罚服劳役。死于工所。 杨基诗风清俊纤巧,其中五言律诗《岳阳楼》境界开阔,时人称杨基为“五言射雕手”。少时曾著《论鉴》十万余言。又于杨维桢席上赋《铁笛》诗,当时维桢已成名流,对杨基倍加称赏:“吾意诗境荒矣,今当让子一头地。”杨基与高启、张羽、徐贲为诗友,时人称为“吴中四杰”。...
杨基。杨基(1326~1378)元末明初诗人。字孟载,号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乐山),大父仕江左,遂家吴中(今浙江湖州),“吴中四杰”之一。元末,曾入张士诚幕府,为丞相府记室,后辞去。明初为荥阳知县,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后被谗夺官,罚服劳役。死于工所。 杨基诗风清俊纤巧,其中五言律诗《岳阳楼》境界开阔,时人称杨基为“五言射雕手”。少时曾著《论鉴》十万余言。又于杨维桢席上赋《铁笛》诗,当时维桢已成名流,对杨基倍加称赏:“吾意诗境荒矣,今当让子一头地。”杨基与高启、张羽、徐贲为诗友,时人称为“吴中四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