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潮来浪拍天。宋代。汪元量。杨柳隄边看渡船,金山山上访金仙。一江风起尘扬海,两岸潮来浪拍天。龙化老人频问法,狐为少妇窃听禅。此机何与书生事,且借方床熟昼眠。
《金山》是宋代诗人汪元量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富有想象力和意境的场景,通过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哲理和禅宗思想的思考。
诗中首先出现的是杨柳隄边的渡船,这里可以构想出一幅江边的景象,杨柳婆娑,渡船往来,给人一种安静和宁静的感觉。接着,诗人提到了金山山上的金仙,金山是一个山名,金仙是指仙人,这里可以想象到山上有一位仙人居住,与尘世相隔,却与自然相融。这个景象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暗示了作者对仙境和超越世俗的向往。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江风起时的景象,尘土飞扬,大海波涛汹涌。这里通过自然的景象表达了动荡和变化的世界,与前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江风和海浪的狂暴与杨柳和金山的宁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凸显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幻。
随后,诗中出现了龙化老人和狐狸的形象。龙化老人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他频繁询问佛法,表达了对于宗教和修行的渴望和追求。狐狸则代表了世俗的欲望和诱惑,通过"窃听禅"的描写,暗示了人们常常受到俗世的诱惑,难以真正抵达超越世俗的境地。
最后两句表达了一种豁达和超然的心态。诗人认为这样的机缘和境地与平凡的书生所追求的事物有何关联呢?他选择借用方床,沉睡于白天,暗示了对于尘世纷扰的超脱和放下,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超脱尘俗、追求宗教和修行的思考。通过景物的对比和人物的象征,诗人展示了世俗与超脱之间的冲突和张力,最终以一种超然和豁达的心态呈现出来。这首诗的意境深远,给人以思考和反思的空间,展现了宋代诗人对于禅宗思想的关注和追求。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为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类稿》。...
汪元量。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为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类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