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篇远寄不辞频。宋代。刘过。玉弟金昆共七人,典刑惟有此公存。一区未尽扬雄宅,满座常倾北海樽。人品细看真第一,诗篇远寄不辞频。笋舆归路无人管,风雨潇湘行暗村。
《寄郭德顺》是刘过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玉弟金昆共七人,
典刑惟有此公存。
一区未尽扬雄宅,
满座常倾北海樽。
人品细看真第一,
诗篇远寄不辞频。
笋舆归路无人管,
风雨潇湘行暗村。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寄给郭德顺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郭德顺的赞赏和思念之情。诗中提到了“玉弟金昆共七人”,这是指七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其中只有郭德顺被留在京城,并承担了典刑(指司法)的职责,为社会秩序的维护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诗的第二句“一区未尽扬雄宅”,表明了郭德顺未能完成的重任,这里的“扬雄宅”指的是扬州的官署,意味着他未能完成在扬州的工作。接着,诗中提到了“满座常倾北海樽”,北海樽是指酒桌上的酒壶,暗示了郭德顺在朋友聚会时的豪爽和魅力。
接下来的两句“人品细看真第一,诗篇远寄不辞频”,表达了作者对郭德顺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诗才的赞美。无论从品德还是才华上,郭德顺都是第一人。虽然郭德顺身在他乡,但他的诗篇却远寄频繁,说明他的文学影响力和广泛的交际圈。
最后两句“笋舆归路无人管,风雨潇湘行暗村”,描述了郭德顺归乡的旅途。诗中的“笋舆”指的是郭德顺乘坐的马车,而归途中的风雨潇湘和行走在暗村中,意味着他的道路孤寂和艰辛。这里的“无人管”也可理解为没有人来相送,强调了他的孤独和辛苦。
整首诗词以寄托思念之情,表达了作者对郭德顺的敬佩和惋惜。通过描绘郭德顺的品德、才华和归途的艰难,展现了友情和人生的真实感受。这首诗词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反映了宋代社会的一些现实和人情冷暖。
刘过(1154~1206)南宋文学家,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人,长于庐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苏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曾为陆游、辛弃疾所赏,亦与陈亮、岳珂友善。词风与辛弃疾相近,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与刘克庄、刘辰翁享有“辛派三刘”之誉,又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布衣”。有《龙洲集》、《龙洲词》。...
刘过。刘过(1154~1206)南宋文学家,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人,长于庐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苏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曾为陆游、辛弃疾所赏,亦与陈亮、岳珂友善。词风与辛弃疾相近,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与刘克庄、刘辰翁享有“辛派三刘”之誉,又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布衣”。有《龙洲集》、《龙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