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歌谁答

出自宋代姜夔的《庆宫春/高阳台》,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zì gē shuí dá,诗句平仄:仄平平平。
双桨莼波,一蓑松雨,暮愁渐满空阔。
呼我盟鸥,翩翩欲下,背人还过木末。
那回归去,荡云雪、孤舟夜发。
伤心重见,依约眉山,黛痕低压。
采香径里春寒,老子婆娑,自歌谁答
垂虹西望,飘然引去,此兴平生难遏。
酒醒波远,政凝想、明珰素袜。
如今安在,唯有阑干,伴人一霎。
()
松雨,暮愁,空阔,背人,木末,回归,孤舟,伤心,依约,黛痕,低压

《庆宫春/高阳台》是宋代姜夔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双桨掀起波浪,一蓑穿过松林中的雨,黄昏里的忧伤逐渐充满了空旷的心灵。我呼唤着结盟的海鸥,它翩翩欲下,背负着我穿过林木的尽头。那里是回归的去处,在飘雪的云中,孤舟在夜晚启程。重逢时的伤感,依约出现在眉山上,黛色的眉间有着低沉的忧伤。在采香的小径里,春寒依旧,老妇人独自起舞,自己唱歌,无人回应。眺望西方的彩虹,轻轻飘然引去,这种兴致平生难以抑制。酒醒时,波浪已远,政务凝固的思绪中,想起了明珰素袜。如今,你在哪里?唯有阑干孤立,陪伴我片刻。

诗意和赏析:
《庆宫春/高阳台》以秋天的景色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在黄昏时分的心境。诗中以自然景物和人物的描绘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绪。诗词中融入了对自然的赞美、对岁月流转的感慨以及对人生离别的伤感。

诗词开头描述了双桨掀起波浪的场景,表现出诗人的行船之旅。随后,诗人呼唤结盟的海鸥,表达了他对自由飞翔和追求理想的向往。诗中出现的林木、雨水、孤舟和夜晚等元素,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凄美的意境。

随后的几句描写了诗人的心情愁苦和对往事的怀念。眉山和黛痕的描写,表达了对旧时光的深深思念和伤感。采香径里的春寒和老妇人的独舞,形象地表现了岁月的流转和人事的更迭,唤起人们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最后的几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追求理想和远方的渴望。眺望西方的彩虹,象征着追求和希望,而诗人内心的兴致则如同飘然而去的彩虹般无法抑制。诗词的结尾,诗人寻觅着心灵的寄托,唯有阑干陪伴,表达了对寂寞和离别的思考和感慨。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描绘细腻的景色和细致的心理描写,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生命、时光流转的思考表达得深邃而动人。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姜夔

姜夔[kuí](1154年—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绛帖平》等书传世。...

姜夔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