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启已讴吟

出自宋代曾巩的《英宗皇帝词二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guī qǐ yǐ ōu yín,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
继文犹旦暮,归启已讴吟
画手传英气,书筠见德音。
铸铜余故鼎,啄草付春禽。
试望桥山路,萧萧翠柏深。
()
旦暮,画手,英气,试望,萧萧,翠柏

《英宗皇帝词二首》是宋代文学家曾巩创作的两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继文犹旦暮,
归启已讴吟。
画手传英气,
书筠见德音。
铸铜余故鼎,
啄草付春禽。
试望桥山路,
萧萧翠柏深。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英宗皇帝的形象和他的治国理念。英宗皇帝(赵曙)是宋代的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间致力于文化艺术的发展和国家的治理。诗词的开头描绘了英宗皇帝的早起和晚归,他在早晨早早起床,晚上归来后还在吟咏着。这表达了他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才华横溢。

接着,诗中提到了画手传递英气,书筠见德音。这是在赞美英宗皇帝的文化才华和道德风范。画手通过绘画传递英宗皇帝的崇高气质,而书筠则见证了他的高尚品德和音律。这些描写表达了英宗皇帝在文化艺术方面的贡献和其作为一位君主的高尚品质。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中提到了铸铜余故鼎,啄草付春禽。这些意象表达了英宗皇帝对历史的传承和对国家的关怀。铸铜余故鼎指的是英宗皇帝继承前朝的传统和历史,将其发扬光大。而啄草付春禽则意味着英宗皇帝关心百姓,像春天的禽鸟一样飞到人民的身边。

最后两句“试望桥山路,萧萧翠柏深。”表达了诗人对英宗皇帝的景仰之情。桥山是一座山峰的名称,这里用来表示皇帝的位置和地位高峻。诗人试图望向皇帝所走的道路,但只能看到茂密的翠柏树,这暗示着皇帝的道路高深莫测,普通人难以企及。

总体来说,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对英宗皇帝的赞美和景仰之情,描绘了他在文化艺术和国家治理方面的贡献,以及他高尚的品德和领导能力。这首诗词通过对皇帝形象的描绘,展示了宋代皇帝的理想形象和治国理念,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皇帝的崇拜和景仰。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曾巩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

曾巩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