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可满畦塍。宋代。苏辙。青山何重重,行尽土囊底。岩高日气薄,秀色如新洗。入门尘虑息,盥漱得清泚。高堂见真人,不觉首自稽。祖师古禅伯,荆棘昔亲启。人迹尚萧条,豺狼夜相觝。白鹤导清泉,甘芳胜醇醴。声鸣青龙口,光照白石陛。尚可满畦塍,岂惟濯蔬米。居僧三百人,饮食安四体。一念但清凉,四方尽兄弟。何言庇华屋,食苦当如荠。
《游太山四首其三灵岩寺》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青山何重重,
行尽土囊底。
岩高日气薄,
秀色如新洗。
在这苍翠的山峦之间,
我一路走到了尽头。
高山峭壁耸立,阳光稀薄,
山峰秀丽,如同刚洗过一般清新。
入门尘虑息,
盥漱得清泚。
高堂见真人,
不觉首自稽。
一进入寺门,尘世的烦恼消散,
洗净身上的尘垢。
在高堂里见到了真正的修行者,
不由自主地俯首敬礼。
祖师古禅伯,
荆棘昔亲启。
人迹尚萧条,
豺狼夜相觝。
这里的祖师是古代的禅宗前辈,
他们曾经亲自开创了这个寺庙。
寺庙中的人迹稀少,
夜晚常有野兽相互角逐。
白鹤导清泉,
甘芳胜醇醴。
声鸣青龙口,
光照白石陛。
白鹤引导着清泉流淌,
它们的清凉胜过美酒。
清晨的钟声回荡在山中,
阳光照耀着白色的石阶。
尚可满畦塍,
岂惟濯蔬米。
居僧三百人,
饮食安四体。
寺庙中的菜园依然丰富,
不仅有蔬菜,还有大米。
住在这里的僧人有三百人,
饮食充足,身体健康。
一念但清凉,
四方尽兄弟。
何言庇华屋,
食苦当如荠。
只要心中有一片清凉的念头,
四方的人都会成为兄弟。
何必言说相互庇护的华丽词句,
在寺庙中吃苦修行才能如同苦菜一样坚韧。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辙在游历太山时对灵岩寺的感受和体会。他赞美了这座山寺的幽静和高远,以及僧侣们的清修和自持。通过描绘寺庙的景色和修行者的生活,诗词传递出寺庙所代表的宁静与纯净,以及修行者们刻苦修炼的精神。同样,诗中也表达了对物质享受的淡泊和对人情世故的超脱态度,以及修行者们通过心灵的净化实现亲如兄弟的心境。
该诗词以其简练的语言、清新的意象和富有禅意的写作风格,展现了苏辙的诗词才华,并传递了对修行和内心净化的思考与追求。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