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边种杨柳。宋代。苏辙。湖里种荷花,湖边种杨柳。何处渡桥人,问是人间否。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横桥》是宋代文学家苏辙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描写一座横跨在湖水上的桥梁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桥梁背后的情感和哲理思考。
这首诗的中文译文如下:
湖里种荷花,
湖边种杨柳。
何处渡桥人,
问是人间否。
这首诗的诗意与赏析如下:
这首诗以湖泊为背景,描述了湖里种满了盛开的荷花,湖边则是繁茂的杨柳。诗人通过描绘这一自然景观,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美丽的环境中。
诗的后两句"何处渡桥人,问是人间否"则带给人们一种深远的哲思。桥是连接两岸的纽带,也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诗人在这里以"渡桥人"的形象来引发读者的思考。这个问句似乎在探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否真实、真诚,以及人间的真实性。这种思考超越了景物本身,引发了对人性、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
整首诗简洁而意味深长,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问题的提出,诗人传达了对人情世故的反思以及对真实与虚幻之间界限的探索。这种表达方式体现了苏辙作品中常见的典型特点,即以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构思表达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这首诗的诗意和赏析使读者在欣赏景物之外,思考了更广阔的人生和社会话题,呈现了苏辙独特的诗学魅力。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