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厄比邻溥。宋代。苏辙。执热卧北窗,淋漓汗流注。蛟龙遁水府,谁起叩天户。偶然终日风,振扰北山雾。崩腾转相轧,变化不容睹。雷声运车毂,雨点倾豆黍。逡巡溜河汉,指顾才笑语。破屋少乾床,茅苫固难御。出门泥没足,此厄比邻溥。苟令终岁熟,敢有今日怒。晚照上东轩,清风袭虚庑。微生免荷鉏,但喜脱烦暑。农父更事多,缺塘已增土。
《和韩宗弼暴雨》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执热卧北窗,
淋漓汗流注。
蛟龙遁水府,
谁起叩天户。
偶然终日风,
振扰北山雾。
崩腾转相轧,
变化不容睹。
雷声运车毂,
雨点倾豆黍。
逡巡溜河汉,
指顾才笑语。
破屋少乾床,
茅苫固难御。
出门泥没足,
此厄比邻溥。
苟令终岁熟,
敢有今日怒。
晚照上东轩,
清风袭虚庑。
微生免荷鉏,
但喜脱烦暑。
农父更事多,
缺塘已增土。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暴雨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
诗的开头,诗人躺在北窗前,感受着炎热的天气,不断流下的汗水如泉水般汇聚。接着,诗人将暴雨比作藏身水府的蛟龙,想知道是谁敲响了通往天空的大门。
诗中的风和雾不时地出现,扰乱着北山的景色,变幻莫测,让人难以捉摸。雷声隆隆,犹如运转的车轮,雨点如同倾倒的豆黍般密集。
诗人观察到河汉星系逡巡而过,他指点着,面带微笑,用语言和姿态表达出对自然的轻松和愉悦。然而,他的房屋破旧,干燥的床位稀少,只有茅草和苫布固守,抵挡不住自然的侵袭。走出门外,泥泞将脚掩埋,他感到自己的困境与邻居们并无不同。
然而,诗人表示只要农作物能够丰收,他愿意忍受这些艰难,不敢抱怨。晚霞映照在东轩上,清风吹拂着空旷的庭院,使他感到凉爽舒适,摆脱了烦闷和酷暑。诗人认为农民的工作要事繁多,缺少池塘的农田已经被填满。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暴雨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同时赞美了农民的辛勤劳作。诗人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展示了自然界的变幻和农民的艰辛,向读者传递了一种深刻的情感和思考。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