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夫最与民同喜。宋代。苏辙。六月长桥断不收,朱栏初喜映春流。虹腰宛转三百尺,鲸背参差十五舟。入市樵苏看络绎,归家盐酪免迟留。病夫最与民同喜,卯酉匆匆无复忧。
《新桥》是苏辙的一首诗词,描绘了一幅夏日长桥的景象。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六月长桥断不收,
朱栏初喜映春流。
虹腰宛转三百尺,
鲸背参差十五舟。
入市樵苏看络绎,
归家盐酪免迟留。
病夫最与民同喜,
卯酉匆匆无复忧。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夏日的长桥景象。桥上的朱栏初次映照着春天的流水,给人以喜悦之感。桥弯曲如虹拱,高达三百尺,桥面上船只穿梭,参差不齐,总计十五艘。桥上人们络绎不绝地进市或出市,樵夫和苏州的居民看到这一景象,感到热闹非凡。而回家的人们不必担心盐和酪(一种奶制品)的晚归,因为桥上的交通十分便利。尤其是病弱的人们,他们与其他人一样分享着这个喜悦,不再担心时间的拖延和困扰。
赏析:
《新桥》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繁华热闹的夏日长桥景象,展现了宋代城市生活的活力和便利。诗中运用了形象而富有表现力的比喻,如桥弯曲如虹、鲸背参差,使得描绘更为生动。诗人通过描写桥上人们的来往和心境的变化,表达出自己对城市繁荣和人们生活便利的欣喜之情。同时,诗中提到了病夫也能分享到这份喜悦,展现了作者对人们平等幸福的关注。
整首诗词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展示了热闹的市井景象和人们的快乐心境,传递出一种对城市繁荣和人民幸福的赞美之情。通过对生活琐事的描写,体现了诗人对人民生活的关注和关怀,以及对社会稳定和和谐的向往。这首诗词在简洁凝练的语言中展示了苏辙细腻的观察力和对人情世故的洞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