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地何年真得意

出自宋代苏辙的《次韵毛君见赠》,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zé dì hé nián zhēn dé yì,诗句平仄:平仄平平平平仄。
江国骚人不耐秋,夜吟清句晓相投。
锋藏岂愿囊中脱,尾断终非俎上羞。
择地何年真得意,铺糟是处可同游。
南迁尚有公知我,人事何须更预谋。
()
骚人:屈原作《离骚》,因称屈原或《楚辞》作者为骚人。后也泛指诗人。
相投:(形)(兴趣、情感等)合得来:气味~|兴趣~。
得意:(形)称心如意;感到非常满意:~之作|自鸣~|~忘形。[近]称心。[反]失意。
尚有公知人事:(名)①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②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安排。③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纠纷。④事理人情:不懂~。⑤人力能做到的事:尽~。⑥人的意识的对象:他昏迷过去,~不知。
何须:(副)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需要:详情我都知道了,~再说!
预谋:(动)做坏事之前有所谋划,特指犯人犯法之前有所谋划。

《次韵毛君见赠》是苏辙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江国骚人不耐秋,
夜吟清句晓相投。
锋藏岂愿囊中脱,
尾断终非俎上羞。
择地何年真得意,
铺糟是处可同游。
南迁尚有公知我,
人事何须更预谋。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辙对于诗人的境遇和人生选择的思考。苏辙自称为"江国骚人",指的是自己是江南的文人,他感叹自己无法忍受秋天的孤独。夜晚他独自吟咏着清新的诗句,等到黎明时分,他的心灵与世界相互呼应。诗人认为自己的才华和锋芒无法被埋没在骄傲自满的人群中,尽管他可能并不愿意扬名于世,但他也不愿将自己的才华隐藏起来。诗人选择了一个独立的位置,虽然这个位置可能并不受人重视,但他可以自由地享受诗歌和文学的乐趣。即使诗人南迁他乡,也还有一些公知人士了解他的才华和品性,所以他并不需要刻意谋求人事的成就。

赏析:
这首诗词是苏辙对自己境遇和人生态度的反思。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秋天孤独的感受,但通过诗歌的表达,他的内心得到了宣泄和满足。诗中的"锋藏"和"尾断"表明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自信和希望得到认可,他不愿将自己的才华埋没,即使不在俗世中扬名,也要保持独立的思考和创作的态度。诗人选择了一个自由自在的位置,尽管这个位置可能并不受人重视,但他可以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诗意的乐趣。诗人认为,即使南迁他乡,他的才华和品性仍然能够被一些知音所了解和认可,所以他并不需要刻意追求名利。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自由与独立的追求,以及对诗歌创作和人生态度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