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家水调继哀音

出自宋代苏辙的《扬州五咏 九曲池》,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suí jiā shuǐ diào jì āi yīn,诗句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嵇老清弹怨广陵,隋家水调继哀音
可怜九曲遗声尽,惟有一池春水深。
凤阙萧条荒草外,龙舟相像绿杨阴。
都人似有兴亡恨,每到残春一度寻。
()
水调可怜:(动)怜悯。[近]怜悯。②(形)值得怜悯。[近]可惜。③(形)(数量少或质量差得)不值得提起:他的知识贫乏得~|少得~。
遗声惟有:只有。
春水:1.春天的河水。《三国志·吴志·诸葛瑾传》“黄武元年,迁左将军”裴松之注引晋张勃《吴录》:“及春水生,潘璋等作水城於上流。”唐杜甫《遣意》诗之一:“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元杨维桢《雨后云林图》诗:“浮云载山山欲行,桥头雨餘春水生。”2.喻女子明亮的眼睛。唐崔珏《有赠》诗:“两脸夭桃从镜发,一眸春水照人寒。”3.指帝王春季游猎。《金史·舆服志下》:“其从春水之服则多鶻捕鹅,杂花卉之饰。”《续资治通鉴·宋孝宗淳熙十四年》:“朕今岁春水所过州县,其小官多干事,盖朕尝有赏擢,故皆勉力。”
凤阙萧条:(形)寂寞冷落,没有生气:经济~。[近]萧索。[反]繁华。
荒草:杂草。
龙舟:狭长的龙形舟船,多人同时划动数浆,用作竞渡比赛
相像:(形)彼此有相同点或共同点:性格~。
兴亡:(动)兴盛和灭亡:天下~,匹夫有责。
残春:残春,读音cán chūn,汉语词语,意思为春天将尽的时节。

《扬州五咏 九曲池》是苏辙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文译文:
嵇老清弹怨广陵,
隋家水调继哀音。
可怜九曲遗声尽,
惟有一池春水深。
凤阙萧条荒草外,
龙舟相像绿杨阴。
都人似有兴亡恨,
每到残春一度寻。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九曲池为题材,描绘了扬州的乐府文化和历史遗迹。诗人苏辙首先提到了嵇康(字老)清弹怨广陵的故事,表达了对历史名人的怀念之情。接着,他提到了隋朝的水调文化,将其与广陵怨曲相连,传承了广陵音乐的哀怨之音。这里表达了对历史文化的珍视和传承。

接下来,诗人表达了对九曲池的惋惜。九曲池是扬州的一处名胜,但是它的美景已经消逝,只有一池春水依然深邃。这里用池水的深度来表达九曲池的历史沧桑和积深的文化内涵,抒发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思念和对文化传统的珍视。

诗中还描绘了凤阙(皇宫门)荒落的景象,草木丛生,没有了昔日的繁华。龙舟在绿柳的阴影下相似地停靠在池边,这里通过对凤阙和龙舟的描写,表达了都城的凋敝和辉煌的消逝。这里既有对历史兴亡的感慨,也有对逝去时光的追忆。

最后,诗人描述了都城的居民对兴亡的感受。每逢残春时节,他们总会寻觅着过去的辉煌和沧桑,感叹兴亡之间的恩怨和遗憾。这里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和对兴亡命运的思考。

整首诗以九曲池为主题,通过对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历史遗迹和都城居民的描写,反映了苏辙对扬州历史文化的热爱和对兴亡命运的思索。诗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历史的沧桑和人情的离合,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文化传统的珍视。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