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守刘公子

出自宋代苏辙的《襄阳古乐府二首·襄阳乐》,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tài shǒu liú gōng zǐ,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
谁言襄阳苦,歌者乐襄阳。
太守刘公子,千年未可忘。
刘公一去岁时改,惟有州南汉水长。
汉水南流岘山碧,种稻耕田泥没尺。
里人种麦满高原,长使越人耕大泽。
泽中多水原上乾,越人为种楚人食。
火耕水耨古常然,汉水鱼多去满船。
长有行人知此乐,来买槎头缩项鳊。
()

《襄阳古乐府二首·襄阳乐》是苏辙创作的一首诗词,描绘了襄阳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景象。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襄阳古乐府二首·襄阳乐

谁言襄阳苦,歌者乐襄阳。
太守刘公子,千年未可忘。

谁说襄阳悲苦,歌唱者却是对襄阳的欢乐歌颂。
太守刘公子,千年来一直被人们铭记。

刘公一去岁时改,惟有州南汉水长。
汉水南流岘山碧,种稻耕田泥没尺。

刘公离开后岁月更迭,只有襄阳南部的汉水依旧长流。
汉水向南流过青山,稻田中农民辛勤劳作,泥土掩没了尺寸。

里人种麦满高原,长使越人耕大泽。
泽中多水原上乾,越人为种楚人食。

村民们在高原上种植着麦子,使越人在大泽地上耕作。
泽中水多,地面却干燥,越人为种植楚地的粮食。

火耕水耨古常然,汉水鱼多去满船。
长有行人知此乐,来买槎头缩项鳊。

古代常常使用火耕和水耨的方式农耕,汉水中的鱼多得装满船只。
有许多行人了解这种愉悦,他们来购买槎头和缩项鳊(一种鱼)。

诗意和赏析:
在《襄阳乐》这首诗中,苏辙以歌颂的口吻描绘了襄阳的繁荣景象。他通过描述襄阳的农耕和水产资源的丰富,表达了人民的幸福和生活的富裕。诗中刘公子的名字被提及,暗示了刘公子对襄阳的贡献和功绩。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襄阳的景色和人民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襄阳的喜爱和对农耕生活的赞美。

这首诗词以平易近人的语言展现了当时襄阳地区的繁荣景象和人民的富裕生活。通过描述农田的丰收和水产资源的丰富,诗中传递出一种安乐、幸福的氛围。苏辙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襄阳的富饶与其他地区的贫乏进行对比,进一步凸显了襄阳的独特之处。整首诗抒发了作者对襄阳的热爱和对农耕生活的向往,彰显了宋代文人对乡土生活的情感依恋。

这首诗词以其质朴自然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体现了苏辙的写作风格。它既展示了襄阳的景色和人民的生活,又表达了作者对乡土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农耕文化的赞美。整首诗词通过对襄阳乐土的歌颂,展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情厚意,并向读者传递了一种欢乐和富足的氛围。

总之,《襄阳古乐府二首·襄阳乐》这首诗词以其生动的描写和对乡土生活的赞美,展现了襄阳的繁荣景象和人民的幸福生活,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情厚意。它是苏辙的一首优秀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