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似苏门但长啸

出自宋代苏辙的《答吴和二绝》,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bù shì sū mén dàn cháng xiào,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惯从李叟游都市,久伴蓝翁醉画堂。
不似苏门但长啸,一生留恨与嵇康。
()
都市:(名)大城市。
不似一生:(名)指一个人从生到死的全部时间:~一世|~操劳|~的心血。

《答吴和二绝》是宋代文学家苏辙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我习惯跟随李叟在都市游玩,
长期与蓝翁一起在醉画堂畅饮。
虽然不如苏门(指苏轼)那样长啸,
一生却怀有与嵇康相同的遗憾。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苏辙对自己文学成就的自谦和自省之情。他自称习惯跟随李叟(指李觏)在都市中游玩,与蓝翁(指蓝田)一起欣赏酒后作画。苏辙承认自己的才华不及苏门(指苏轼),不敢像苏轼那样高声歌唱。虽然他与嵇康相同,怀有一生无法排遣的遗憾。

赏析:
1. 背景描写:诗中提到了李叟和蓝翁,分别指代李觏和蓝田,这两位都是当时有名的文人。他们的名字为诗词增添了一层历史色彩。
2. 自谦与自省:苏辙在诗中自谦自己的文学成就不及苏轼,不敢高声歌唱。这种自谦与自省的态度表现了作者的谦虚和对自身的审视。
3. 嵇康的遗憾:诗中提到了嵇康,他是晋朝的文学家、音乐家,也是历史上著名的忠臣。嵇康一生忠诚而坎坷,最终被当权者所杀。作者将自己的遗憾与嵇康相提并论,表达了一种对命运的无奈和对理想的追求。

总体而言,《答吴和二绝》通过对自己与他人的比较,表达了作者自谦、自省和追求理想的情感。这首诗虽然简短,但通过几个关键词和意象,展现了作者对文学和人生的思考,给人以启发和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