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不见腊月幽谷寒花开

出自宋代苏辙的《雪中洞山黄蘖二禅师相访》,诗句共10个字,诗句拼音为:yòu bú jiàn là yuè yōu gǔ hán huā kāi,诗句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平平平。
江南气暖冬未回,北风吹雪真快哉。
雪中访我二大士,试问此雪従何来。
君不见六月赤日起冰雹,又不见腊月幽谷寒花开
纷然变化一弹指,不妨明镜无纤埃。
()
暖冬:气候不严寒的冬季。
快哉大士:1.殷代六卿之一,掌管祭神事务的官。2.周代狱官名。3.古称有德行的人。4.佛教称佛和菩萨。
试问:试着提出问题(用于质问对方或者表示不同意对方的意见):~你这么说有什么根据?
何来君不见冰雹:(名)空中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冰粒或冰块,多在晚春和夏季随暴雨降下。也称雹子。
不见:1.不曾相见。2.见不着;丢失。
花开变化:(动)①事物的性质、形态变得与原来不同:~多端|情况不断~|社会在发展~,人们的观念也随着~。②事物产生的新情况:这是一种从来没有过的~。
弹指:(动)①佛家常用“弹指”表示许诺、欢喜或告诫。②比喻时间短暂:~之间。
明镜:1.明亮的镜子,比喻完美的典范。2.明察;明鉴。3.喻月亮。
无纤埃

《雪中洞山黄蘖二禅师相访》是苏辙的一首诗词,描述了作者和二位禅师在雪中相会的情景。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江南气暖冬未回,
北风吹雪真快哉。
雪中访我二大士,
试问此雪从何来。
君不见六月赤日起冰雹,
又不见腊月幽谷寒花开。
纷然变化一弹指,
不妨明镜无纤埃。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寒冷的冬日,江南地区的气温本应该温暖,但北风却吹来了大雪。在这场雪中,作者被两位禅师来访,他好奇地询问这场雪是从何而来。作者提到了两个对比的情景,六月的炎热天气下出现了冰雹,腊月的严寒之中却有幽谷中的花朵绽放。这些景象的变化如同一瞬间,但明镜却没有一丝尘埃,暗指禅者心境的净化。

赏析: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描绘冬日的雪景和禅师的访问,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幻、人心净化的思考。

首先,诗人以江南地区本应温暖的气候却遭遇北风吹雪的情景为开篇,突出了自然界的反常现象,引起读者的注意。这种对冬季气候的描写,暗示了人世间的变幻无常,让人思考人生的起伏和不确定性。

其次,诗人描述了两位禅师在雪中来访的情景,以雪景作为禅师的背景,突出了他们的超凡境界。诗人对禅师的访问提出了一个问题:“试问此雪从何而来”,这是对自然界变化的好奇与思考,也是对禅师智慧与见解的钦佩。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禅宗思想的敬仰和对禅师智慧的追求。

最后,诗人运用六月起冰雹和腊月寒花开的对比,强调了世事的瞬息万变。这种变化如同一弹指间的转瞬即逝,但明镜却没有一丝尘埃,表达了禅宗追求内心的净化和超脱尘嚣的理念。整首诗以自然景物的变化为线索,通过描写禅师与雪景的对比,表达了对禅宗思想的推崇和对净化心灵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描绘冬日的雪景和禅师的访问,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幻、人心净化的思考,展现了苏辙对禅宗思想的推崇和对净化心灵的渴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