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明归去芒鞋滑

出自宋代苏辙的《次韵子瞻雨中督役夜宿水陆寺诗二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tiān míng guī qù máng xié huá,诗句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
云气连山雨泻盆,莫投僧舍欲关门。
暂时洒扫宽行役,终夕崎岖入梦魂。
烦热暗消秋簟冷,烝濡未解夜灯昏。
二年游宦多劳苦,何日相従得细论。
野寺萧条厌客喧,雨披修竹乱纷然。
已因无食聊従仕,深悟劳生不问禅。
未至莫忧明日事,偷闲且就此宵眠。
天明归去芒鞋滑,虽有藤舆懒上肩。
()
舍欲,洒扫宽,行役,入梦,未解,夜灯,游宦,劳苦

《次韵子瞻雨中督役夜宿水陆寺诗二首》是宋代诗人苏辙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云气连山雨泻盆,
莫投僧舍欲关门。
暂时洒扫宽行役,
终夕崎岖入梦魂。

烦热暗消秋簟冷,
烝濡未解夜灯昏。
二年游宦多劳苦,
何日相従得细论。

野寺萧条厌客喧,
雨披修竹乱纷然。
已因无食聊従仕,
深悟劳生不问禅。

未至莫忧明日事,
偷闲且就此宵眠。
天明归去芒鞋滑,
虽有藤舆懒上肩。

以下是对每一句的解析和赏析:

云气连山雨泻盆,
这句描述了连绵不断的云气和倾盆大雨,形容了雨水的浩大和磅礴。这也可以象征作者内心的激荡和纷乱。

莫投僧舍欲关门。
这句话提到了僧舍要关门,暗示着夜深了,外面的人应该回家休息。这句话可能是作者在夜晚寻找住处时对自己说的。

暂时洒扫宽行役,
终夕崎岖入梦魂。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行路劳顿的情景,暂时在寺庙里歇息,但内心仍然疲惫不堪,入眠时也无法得到真正的宁静。

烦热暗消秋簟冷,
烝濡未解夜灯昏。
这两句描绘了夜晚的情景,烦热的天气已经消退,秋凉渐至,却无法解除作者内心的烦恼。夜灯昏暗,意味着室内的光线昏暗,增加了安静和孤寂的氛围。

二年游宦多劳苦,
何日相従得细论。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在辗转游历、官场奔波两年之久的艰辛和劳累。作者渴望能够与志同道合的人相聚,共同探讨人生的细节和哲学问题。

野寺萧条厌客喧,
雨披修竹乱纷然。
这两句描绘了雨中的野寺景象,寺院空旷冷清,作者对喧嚣与纷扰感到厌倦。雨水打在修竹上,造成了混乱的声响,进一步强调了宁静和孤寂的对比。

已因无食聊従仕,
深悟劳生不问禅。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因为没有足够的食物而不得不从事官僚工作。作者深刻领悟到,艰辛的生活使人无暇顾及禅修和思考人生的意义。

未至莫忧明日事,
偷闲且就此宵眠。
这两句表达了对未来的事情不要过分担忧,暂时享受眠息的意境。作者告诫自己不要过于担心明天的事情,应该抓住眼前的宁静时光,放松心情,享受夜晚的安眠。

天明归去芒鞋滑,
虽有藤舆懒上肩。
这两句描述了天亮后离开寺庙归程的情景。由于路面湿滑,作者的芒鞋容易滑倒,而藤舆(一种简陋的交通工具)虽然可用,但作者却懒得搭乘,表示他对归途的漫长劳顿已经感到疲惫。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雨夜中的景象和表达作者内心的感受,展现了辛劳劳累、渴望宁静和思考人生的情感。作者在行程中找到了一处寺庙作为暂时的栖息之地,但他的内心仍然不安和疲惫,没有找到真正的宁静。诗中透露出对游宦生活的厌倦,对禅修思想的思考,以及对与志同道合的人共同探讨人生哲学的渴望。整体上,这首诗词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