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处金钱追晚供

出自宋代苏辙的《扬州五吟其五僧伽塔》,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chǔ chù jīn qián zhuī wǎn gōng,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山头孤塔閟真人,云是僧伽第二身。
处处金钱追晚供,家家蚕麦保新春。
欲求世外无心地,一扫胸中累劫尘。
方丈近闻延老宿,清朝留客语逡巡。
()
山头:1.山的顶部;山峰。2.设立山寨的山头,比喻独霸一方的宗派:拉~。3.墙壁。4.墓地、坟地。以坟冢常在山上而得名。5.旧时对景颇族的称谓。
真人:1.道教所说修行得道的人,多用作称号,如“太乙真人”、“玉鼎真人”。2.真实的非虚构的人物。
僧伽:1.梵语saṁgha的音译。意为大众或会议。佛教用以指出家团体。2.梵语。狮子。3.国名。指今斯里兰卡。旧称狮子国。4.人名。唐代高僧,江苏通州狼山广教寺开山祖师。自言何国人,因以何为姓。5.借指观音大士或其塑像。
处处:(副)各处;各方面:祖国~有亲人|~严格要求自己。
金钱:(名)货币;钱。
家蚕新春:(名)春节以后的一二十天。
欲求:欲求yùqiú指欲念和要求。
世外:世外shìwài尘世之外世外之交
无心:(动)没有心思:~学习|~工作。②(副)不是故意的;无意:言者~,听者有意。[反]有心。
方丈:(名)指寺院的住持或住持住的房间。
逡巡:(书)(动)徘徊不前;迟疑不决:~不前。

《扬州五吟其五僧伽塔》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扬州山上的孤立的僧伽塔,以及塔内的僧侣。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山头孤塔閟真人,
On the mountain top, a solitary tower stands, secluded from the mortal world,
云是僧伽第二身。
Clouds become the second form of the Buddhist monks.
处处金钱追晚供,
Everywhere, people offer their late offerings of gold and money,
家家蚕麦保新春。
In every household, silkworms and wheat are nurtured for the coming spring.

欲求世外无心地,
Yearning for a place free from worldly distractions,
一扫胸中累劫尘。
To cleanse the heart of accumulated dust from countless lifetimes.
方丈近闻延老宿,
The abbot, nearing his old age, lingers in his quarters,
清朝留客语逡巡。
In the clear morning, he entertains guests with hesitant speech.

诗词的诗意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心境。孤塔寓意僧侣的修行之地,他们通过云化身,追求心灵的纯净。山下的人们则向塔供奉金钱,寓意着人们对宗教信仰的虔诚之情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待。诗中还表达了诗人对于远离尘嚣、超脱世俗的向往,希望通过追求宗教信仰和修行,洗涤内心的尘埃。最后两句描绘了方丈近年来寂寞的生活,但他依然热情地接待客人,暗示着虽然他对世间事物有所领悟,但对人情世故仍心存疑虑。

整首诗词通过对山上孤塔和内部僧侣的描写,展现了一种追求超脱和内心净化的宗教意境,以及对人情世故的思考。同时,诗人以扬州的山水景致为背景,通过具体的描写和抽象的意境相结合,增强了诗词的艺术感和表现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