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屋清铜晓色鲜。宋代。苏辙。卜筑高深已有山,起居清润可无泉。穿墙白练秋声细,照屋清铜晓色鲜。已放鱼虾嫌跳掷,更除苹藻任漪涟。只应明月中霄下,长共禅心相向圆。
《和毛国镇白云庄五咏其一掬泉轩》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卜筑高深已有山,
起居清润可无泉。
穿墙白练秋声细,
照屋清铜晓色鲜。
已放鱼虾嫌跳掷,
更除苹藻任漪涟。
只应明月中霄下,
长共禅心相向圆。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白云庄的景色和氛围。诗人以掬泉轩为切入点,通过对自然景观和禅意的描绘,表达了对于清净宁静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清净的山庄。首两句“卜筑高深已有山,起居清润可无泉”表达了山庄的高远之处,以及它所提供的清新水源。接着,诗人描述了掬泉轩穿过墙壁,白练般的秋声在屋内回荡,清澈的铜镜在黎明时分闪耀。这些描写展示了山庄的宁静和雅致。
下一句“已放鱼虾嫌跳掷,更除苹藻任漪涟”表明山庄主人已经放生了鱼虾,不喜欢捕捉它们,同时也清除了污浊的苔藻,让水面平静如镜。这种行为体现了主人的慈悲和对生命的尊重。
最后两句“只应明月中霄下,长共禅心相向圆”表达了诗人的禅意。他认为只有在明月下,禅意才能达到高远的境界,与大自然相融合,心灵得以圆满。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山庄的景色和氛围,表达了对宁静、幽静生活以及禅意境界的向往。诗人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展示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内心平静与圆满的追求。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