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本为一亩竹

出自宋代苏辙的《闭居五咏其五移竹》,诗句共6个字,诗句拼音为:yuán běn wèi yī mǔ zhú,诗句平仄:平仄仄平仄平。
前年买南,园本为一亩竹
稍去千百竿,欲广西南屋。
本心初不尔,百口居未足。
黾勉斤斧余,惭愧琅玕绿。
东园有余地,补种何年复。
凛凛岁寒姿,余木非此族。
()
买南惭愧:(形)因为自己有缺点,做错了事,心里不安。[近]羞愧。[反]欣慰。
余地:(名)指做事或说话留下的可回旋的地步。
补种:补种bǔzhòng在出现缺苗的农作物中,重新种植
此族

《闭居五咏其五移竹》是苏辙在宋代写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前年买下南园,原本只有一亩竹。
稍稍砍去千百竿,想要扩建南屋。
最初并非如此打算,百口之家仍然不够。
我努力斧凿剩余的竹,感到惭愧琅玕绿色。
东园还有一块空地,何年才能重新种植补足。
严寒的岁月中矗立着,我种植的竹木并非同类。

诗意:
诗词以苏辙闭门居住的南园为背景,描述了他移植竹子的经历和心情。苏辙原本买下了一个只有一亩竹的园地,为了扩建房屋,他砍去了许多竹子。然而,他发现家中口多人众,原有的竹子还不够使用。于是他努力剩余的竹子,感到自己的努力不够,对绿色的竹子产生了愧疚之情。诗的最后,他希望能够重新种植竹子,补足空地。虽然岁月寒冷,但他种植的竹子与其他的竹木不同,显得更加凛冽独特。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苏辙的生活情境和内心感受。他通过移植竹子来改造自己的居所,表达了对家庭需要的责任感和努力奋斗的精神。诗中的"琅玕绿"形容竹子的颜色,凸显了苏辙对美的追求和对自己努力不够满意的自责之情。最后两句"凛凛岁寒姿,余木非此族"则表达了他种植的竹子与众不同,展示了他在诗词创作中独特的个性和风格。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示了苏辙对家庭生活的关注和对美的追求。通过描绘自己的努力和对竹子的热爱,他表达了对家庭幸福的追求和对自己不足之处的自省。这首诗词融合了生活体验和审美情趣,展示了苏辙的才华和对诗词艺术的独到理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