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同上怜狂直

出自宋代苏辙的《五月一日同子瞻转对》,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ī fēng tóng shàng lián kuáng zhí,诗句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
羸病不堪金束腰,永怀江海旧渔樵。
对床贪听连宵雨,奏事惊同朔旦朝。
大耿功名元自异,中茅服食旧相要。
一封同上怜狂直,诏许昌言赖有尧。
()
渔樵,自异,服食,相要

《五月一日同子瞻转对》是宋代苏辙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羸病不堪金束腰,
永怀江海旧渔樵。
对床贪听连宵雨,
奏事惊同朔旦朝。
大耿功名元自异,
中茅服食旧相要。
一封同上怜狂直,
诏许昌言赖有尧。

诗意:
诗词描绘了作者苏辙五月一日与子瞻(友人)相对而坐的情景。诗中通过描述自己的身体羸弱、不能束腰金带,却怀念江海间的渔樵生活,表达了对过去自由自在生活的渴望。作者在夜晚对床贪听连绵的雨声,表现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官场忙碌生活的厌倦。他提到自己的朝廷之事令他惊慌,似乎是对地位和名利的厌恶。最后,诗中出现了大耿(指自称大耿的官员)和茅山(指茅山派道士)的形象,暗示了在功名和官场中,作者与他们有所不同,更加珍惜过去的自由生活。

赏析:
这首诗词展示了苏辙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不满。通过对比羸病的身体和束缚的金带与江海渔樵自由自在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追求。诗中的连宵雨声和朝廷之事的惊扰,突出了作者渴望自然宁静和远离尘嚣的愿望。最后,作者通过描写大耿和茅山的形象,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在名利和官场中的独立和坚持。整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挣扎和对自由的追求,展示了苏辙独特的官场观察和对人生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