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陵距池阳。宋代。苏辙。钟陵距池阳,相望千里内。江神欺我贫,屡作风雨碍。欲投皖公宿,三日逢一噫。孤篷面空山,朝食淡无菜。白醪幸余沥,黄卷漫相对。饥吟非吾病,疾走老所戒。焦先近不远,蜗舍闻尚在。区区问养生,借我一帆快。
《汲阳阻风》是苏辙的一首宋代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汲阳阻风
钟陵距池阳,相望千里内。
江神欺我贫,屡作风雨碍。
欲投皖公宿,三日逢一噫。
孤篷面空山,朝食淡无菜。
白醪幸余沥,黄卷漫相对。
饥吟非吾病,疾走老所戒。
焦先近不远,蜗舍闻尚在。
区区问养生,借我一帆快。
中文译文:
钟陵离开池阳,相望千里之内。
江神欺骗我这个贫穷之人,频频引发风雨阻碍。
欲投宿于皖公的地方,三日才遇到一次机会。
孤篷面对着空山,早餐简单没有菜。
白酒幸好还有余酿,黄卷满桌相对。
饥饿吟咏并不是我的病,快速奔跑是老人的忌讳。
焦先虽近但不远,蜗舍的声音仍可闻。
区区问题询问养生之道,借给我一帆之速。
诗意:
《汲阳阻风》描绘了一个贫穷的诗人在旅途中的遭遇和心境。诗中的钟陵和池阳是两个地名,相距千里,诗人苏辙凭借诗意将其置于同一篇诗中,以突显诗人旅途的遥远和辛苦。江神欺贫,风雨频作,表达了诗人在旅行中遭遇恶劣天气的不易。诗人渴望能够在皖公那里投宿,但机会稀少,令他感叹不已。孤篷面对着空山,朝食单薄,没有丰盛的菜肴,生活的艰辛和简朴展现出来。白酒虽幸好还有余酿,黄卷满桌,但这些并不能解决他的饥饿和困境。诗人表示饥饿吟咏并不是他的病,他知道快速奔跑是老人所不鼓励的,但他仍然渴望寻求解脱。焦先虽然近在眼前,但又不远,蜗舍的声音仍然可闻,这里可能是指他曾居住过的地方。最后,他表达了对养生之道的追问,希望能借助一帆之速来达到目的。
赏析:
《汲阳阻风》以简洁而凄凉的语言描绘了苏辙旅途中的困境和内心世界。诗中的景物和境遇都富有真实感,通过对风雨阻碍、贫穷环境和饥饿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坎坷的人生经历和生活的苦难。诗中的孤篷和空山形象,以及淡淡的早餐和白酒余沥,都凸显了诗人的生活贫困和物质匮乏,但他并没有沉沦于困境,而是用诗歌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坚韧和追求。诗人不满足于现状,对养生之道的问询表明他对身体健康和长寿的向往。最后一句借我一帆快,表达了诗人追求改变和寻求突破的心愿。
整首诗描绘了一个贫穷诗人在旅途中的艰难遭遇,表达了他对困境的不满和对改变的渴望。诗人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自己内心的执着和追求,以及对生活和养生的思考。诗中的景物描写质朴而真实,情感真挚,给人一种深深的共鸣和触动。整首诗意蕴含在贫困和困境中的人们追求改变和寻求希望的心态,饱含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困境的抗争精神。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