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何碍也嫌渠

出自宋代苏辙的《答孔平仲二偈》,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dēng guāng hé ài yě xián qú,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龟毛兔角号空虚,既被无收岂是无。
自有真无遍诸有,灯光何碍也嫌渠
()
熟睡:睡得香甜、深沉。
枕头:躺着的时候,垫在头下使头略高的卧具
君家事业:1.所从事或经营的事情:作何事业|家里偌大的事业,全靠他一人支撑呢!2.成就;功业:事业心|干一番事业|男儿立事业|若非任城,朕事业不得就也。3.有条理、有规模并有益于公众的事情:建设事业|共产主义事业。4.特指没有生产收入,由国家、企业或私人团体开支其经费的社会工作。与“企业”相对:事业经费|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
悠悠:(形)①长久;遥远:~岁月。②忧郁:~我思。③闲适;自由自在:白云~。
昏昏:(形)①昏暗模糊的样子:暮色~。②神志不清的样子:~欲睡。
空虚:(形)里面没有实在的东西或内容;不充实:精神~|国库~|~的头脑。[反]充实|实在。
岂是自有:自身拥有的,本来就是自己的。
无遍灯光:1.灯所照出来的光线:夜深了,屋里还有~。2.指舞台上或摄影棚内的照明设备:~布景。

《答孔平仲二偈》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龟毛兔角号空虚,
既被无收岂是无。
自有真无遍诸有,
灯光何碍也嫌渠。

诗意:
这首诗词以辩论的方式回答了孔平仲提出的两个谜题。诗中运用了寓言的手法,通过描述龟毛和兔角这两个不实际的事物,表达了对虚无和真实之间关系的思考。诗人认为,虽然龟毛和兔角是不存在的,但它们的存在也并非完全不存在。在世间万物中,真实和虚幻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诗人进一步指出,灯光作为一种光源,虽然可以照亮物体,但它也会因为光线的原因而对某些事物产生偏见。

赏析:
苏辙的这首诗词通过对龟毛和兔角的描绘,以及对真实和虚无的思考,表达了一种哲学意味的观点。诗人认为,事物的存在与虚无并非完全对立,而是存在着某种关联和转化。这种思考方式超越了对事物的表面现象,寓意深远。

诗词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手法,以生动的形象描绘了龟毛和兔角。这些虚构的事物象征着人们常常追求的虚无和不实际的欲望。通过对这些事物的描述,诗人提醒读者要审视自己的欲望和追求,不要过分沉迷于虚幻而忽视真实的存在。

诗中的灯光也具有象征意义,它既能照亮事物,也能产生偏见。这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了人们对于事物的认知和评价是有限的,不能仅凭表面的光芒来判断事物的本质。诗人通过这样的比喻,呼唤读者要以客观的眼光来看待世界,超越表面现象,追求更深层次的真实。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虚无和真实的探讨,以及对人们对事物的认知的思考,呈现了一种深邃的哲学观点。它引发了人们对于世界本质和真实的思考,提醒我们要超越表面现象,追求更深层次的理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