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杖复随春色到。宋代。苏辙。当年五月访庐山,山翠浮声寝食间。藤杖复随春色到,寒泉顿与客心闲。岩头悬布煎茶足,峡口惊雷泛叶悭。待得前村新雨遍,扁舟应逐好风还。
《书庐山刘顗宫苑屋壁三绝》是苏辙写的一首诗,描绘了他五月访庐山的情景。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当年五月访庐山,
山翠浮声寝食间。
藤杖复随春色到,
寒泉顿与客心闲。
岩头悬布煎茶足,
峡口惊雷泛叶悭。
待得前村新雨遍,
扁舟应逐好风还。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苏辙五月份访问庐山的情景。他形容庐山的美丽景色和宁静的环境,以及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受。诗中表达了对山水和自然的赞美,以及在这样的环境中心灵的宁静。
赏析:
这首诗以庐山为背景,通过描绘山水景色和自然元素,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自然美的赞美。诗中运用了许多意象,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庐山的山翠、春色、寒泉和惊雷等自然景观。
诗的开头写道“当年五月访庐山”,表明了诗人回忆起过去的经历。接着描述了山翠浮动的景色,显示了庐山的美丽和壮丽。藤杖随着春色到来,寒泉使客人的心境平静。这里藤杖和寒泉都是庐山的自然元素,通过与人的互动,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接下来是岩头悬挂的煎茶,这一景象展示了诗人品茗的闲适和悠闲的生活态度。峡口的惊雷和泛叶则给人以自然界的震撼和变化。最后两句描绘了等待新雨的到来,期盼着乘着顺风返回前方的村庄。整首诗以描绘庐山的自然景色和诗人的感受为主线,通过自然景观的变化和人的情感反应,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在赏析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苏辙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自然美的赞美。他通过描绘庐山的山水景色和自然元素,以及与自然相处的情感体验,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环境中。整首诗以简洁而准确的语言,展示了苏辙对自然和生活的独特感悟,同时也传递了他对宁静、闲适生活的向往。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