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问所因

出自宋代苏辙的《和子瞻次韵陶渊明劝农诗》,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bù wèn suǒ yīn,诗句平仄:仄仄仄平。
我迁海康,实编于民。
少而躬耕,老复其真。
乘流得坎,不问所因
愿以所知,施及斯人。
()
躬耕:亲自耕种。2.古代天子亲自耕田,以劝农事。
不问:不慰问。不过问;不询问。不管;无论。不依法处分;不追究刑事责任。
施及斯人:1.犹斯民。指人民,百姓。2.此人。

《和子瞻次韵陶渊明劝农诗》是苏辙在宋代所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我迁往海康,实际上是为了和民众一起努力。年轻时努力耕种,老年时又回归本真。像乘坐水流一样得到滋润,不去追问原因。我希望将我所了解的知识,传播给这些人。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辙对农民劳动的赞美和鼓励。他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强调了勤劳耕种和忠实于本心的重要性。他感叹自己年轻时努力耕种,老年时又回归了最初的真实状态,强调了农耕的价值和意义。他希望能够将自己所学所知传授给更多的人,帮助他们改善生活,同时也传承和发扬农耕文化。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农耕劳动的理解和推崇。诗中的"迁海康"意味着苏辙离开封建城市,去到农村与农民一同努力,与他们共同体验艰辛的农耕生活。"少而躬耕,老复其真"表达了苏辙年轻时勤奋耕种,老年时又回归本真的态度。"乘流得坎,不问所因"则表明他像乘坐水流一样接受和享受农耕带来的收获,而不去过多追问背后的原因。最后,他表达了自己愿意将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其他人的心愿,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人改善生活。

这首诗词既肯定了农耕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又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的关怀和帮助的愿望。它通过简练而富有力量的语言,将农耕与生活的哲理相结合,给人以启迪和鼓舞。同时,这首诗词也展现了苏辙对乡村和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的责任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