岌岌旌节耸。宋代。苏辙。葵花开已阑,结子压枝重。长条困风雨,倒卧枕丘垄。忆初始放花,岌岌旌节耸。得时能几时,狼籍成荒冗。浮根不任雪,采剥收遗种。末忍焚枯茎,积叠墙角拥。
《赋园中所有十首》是苏辙的一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园中的景象和园主的困境。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葵花开已阑,结子压枝重。
太阳花已经开放完毕,种子结满了枝条。
长条困风雨,倒卧枕丘垄。
长长的枝条被风雨所困扰,倒卧在土丘和田垄上。
忆初始放花,岌岌旌节耸。
回忆起最初绽放的花朵,挺拔的花茎高耸。
得时能几时,狼籍成荒冗。
适时得到的机会有多少,现在变得杂乱荒芜。
浮根不任雪,采剥收遗种。
浮出地面的根系无法承受雪的重压,采摘和收获只剩下残留的种子。
末忍焚枯茎,积叠墙角拥。
最后忍受着焚烧枯萎的茎叶,堆积在墙角处。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葵花的生长过程,反映了园主的困境和挫折感。葵花的开放和结果象征着园主的努力和希望,但风雨的袭击使得葵花倒卧在土丘上,形成一片荒芜的景象。诗中的"岌岌旌节耸"表达了最初葵花茁壮成长的景象,但后来却陷入了狼籍和荒废。最后的焚烧和积压象征着园主面临的绝望和无奈,他不得不将残留的种子堆积在墙角,无法再继续培育。
整首诗词通过葵花的形象,寓意着人生的起伏和变化。园主经历了初期的繁荣和希望,但最终陷入了困境和失望。诗中的景象也可以理解为社会和政治的变迁,暗示了宋代社会的衰落和苏辙对时局的忧虑。这首诗词以简练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展示了苏辙对人生和社会变迁的深刻思考。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