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翁勿言饥。宋代。苏辙。我来适恶岁,斗米如珠量。何时举头看,岁月守心房。念我东坡翁,忍饥海中央。愿翁勿言饥,稷调阴阳。玉池有清水,生肥满中肠。
《和子瞻和陶渊明杂诗十一首》是苏辙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我来适恶岁,斗米如珠量。
何时举头看,岁月守心房。
念我东坡翁,忍饥海中央。
愿翁勿言饥,稷调阴阳。
玉池有清水,生肥满中肠。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困苦岁月的忍耐和坚守,以及对杰出前辈的怀念与敬仰。诗人苏辙自称“我来适恶岁”,意指自己生活在一个困难艰苦的时期。斗米如珠量,形容粮食稀少而珍贵。诗人期待着什么时候能抬头看见岁月的好转,同时他保持着一颗坚定的心。他怀念着东坡翁,指的是北宋文学家苏轼,他在困境中忍受饥饿,就像在海洋的中央一样。诗人希望东坡翁不要提及自己的饥饿,而是调和阴阳之道,希望能有一个好的收成。最后两句中的玉池和清水象征着宝贵的资源,生肥满中肠则表达了希望人们能有充实丰盈的生活。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苏辙在困境中的坚守与希望。斗米如珠的形容使读者感受到了物资匮乏的压力,而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则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通过念叨东坡翁的经历,苏辙表达了对前辈的敬仰与学习,同时也暗示自己将以他为榜样,坚持不懈地追求理想。最后两句中的玉池和清水象征着稀缺资源的珍贵,生肥满中肠则传递出对充实丰盈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词简练而富有哲理,既抒发了作者对逆境的坚毅态度,也蕴含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期望。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