岘首高情自邈然。宋代。晁补之。胜游谁继竹林贤,岘首高情自邈然。宝刹千寻出天半,灵山三面落樽前。梅花摘得宁烦驿,桃叶呼来不用船。南楚何须说穷巷,且陪铃合听昆弦。
《次韵李秬灵山亭宴集宠戏之句》是宋代晁补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胜游谁继竹林贤,
Who can carry on the tradition of the virtuous scholars in the Bamboo Grove, excelling in leisurely pursuits?
岘首高情自邈然。
With lofty sentiments, I stand at the summit, feeling distant and aloof.
宝刹千寻出天半,
The precious temple emerges halfway to the sky, extending for a thousand measures.
灵山三面落樽前。
The Ling Mountain, with its three sides, descends before the wine cups.
梅花摘得宁烦驿,
I pluck plum blossoms without bothering the postal station.
桃叶呼来不用船。
Peach leaves beckon me without the need for a boat.
南楚何须说穷巷,
Why bother discussing the poor lanes of Southern Chu?
且陪铃合听昆弦。
Instead, let us accompany the bells and listen to the melodious strings of the kunqin.
这首诗词以灵山亭宴集的宠戏为题材,表达了晁补之对自然和清雅生活的向往。诗人在开篇提到竹林贤士,意指古代传世之人,表达了对前辈文人的敬仰和追逐。接着描述了灵山的景色,宝刹高耸入云,而灵山的三面则倒映在宴会上的酒杯之中,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诗人以此来表达自己对山水之美的赞叹和享受。在后面的两句中,诗人以梅花和桃叶作为象征,表达了自己能够随心所欲地享受自然之美,不受外界干扰和束缚的心境。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清闲雅致生活的追求,无需过多纷扰,只需要欣赏音乐的美妙即可。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灵山亭宴的景色和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表达了对清雅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晁补之。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