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使心脑热。宋代。白玉蟾。八两日月精,半斤云雾屑。轻似一鸿毛,重如千枰铁。白如天上雪,红如猩猩血。收入玉葫芦,秘之不敢泄。夜半忽风雷,烟气满寥泬。这般情与味,哑子咬破舌。捧腹付一笑,无使心脑热。要整钓鱼竿,再斫秋筠节。
《炼丹不成》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白玉蟾。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八两日月精,半斤云雾屑。
轻似一鸿毛,重如千枰铁。
白如天上雪,红如猩猩血。
收入玉葫芦,秘之不敢泄。
夜半忽风雷,烟气满寥泬。
这般情与味,哑子咬破舌。
捧腹付一笑,无使心脑热。
要整钓鱼竿,再斫秋筠节。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失败的炼丹过程,表达了作者对于功力未成的无奈和心情的抒发。诗中通过一系列形象的描绘,展示了炼丹的过程和结果的对比,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于追求道家长生不老之术的渴望。
赏析:
诗的开头四句通过八两日月精和半斤云雾屑的对比,描绘了炼丹的材料的轻重不均,象征着作者的炼丹之路并不顺利。接下来的两句以白如天上雪和红如猩猩血来描绘炼丹材料的颜色,展示了炼丹过程中的神秘和奇特之处。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将材料收入玉葫芦中,并表示这种秘密不能泄露。这表明作者将炼丹的过程当作一种宝贵的秘密,并强调了其重要性。
接着的两句描述了夜半突然出现的风雷和烟气弥漫的景象,给人一种神秘而壮观的感觉,同时也传递出炼丹过程中的变幻和不可预测性。
最后的两句以幽默的口吻表达了作者对于炼丹失败的无奈,通过“哑子咬破舌”这个形象的比喻,表达了作者的无言和无奈。最后一句“捧腹付一笑,无使心脑热”则表明作者对于炼丹的结果不以为意,以一种豁达的态度对待,从而达到了一种超脱的境界。
最后两句“要整钓鱼竿,再斫秋筠节”则暗示着作者将转而从事其他事物,寓意着作者对于失败的炼丹之路的结束和对新事物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炼丹的意象描绘了一个失败者的心情和态度,展示了作者对于追求长生不老的渴望和对失败的豁达,同时也通过幽默的表达方式给人以轻松和愉悦的感受。
白玉蟾(1134~1229),南宋时人,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白玉蟾。白玉蟾(1134~1229),南宋时人,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