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蘸修竹

出自宋代白玉蟾的《题桐柏观》,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qīng liú zhàn xiū zhú,诗句平仄:平平仄平平。
淡月笼苍松,清流蘸修竹
水深蟾不设,长伴道人宿。
()
淡月笼苍松:苍:青色。翠:青绿色。指四季常青的松柏。比喻具有高贵品质、坚定节操的人。
清流:1.清澈的流水。《汉书·补乐志》:“郑卫之声兴则淫辟之化流,而欲黎庶敦朴家给,犹浊其源而求其清流,岂不难哉!”晋左思《吴都赋》:“树以青槐,亘以緑水,玄荫耽耽,清流亹亹。”宋苏轼《和子由闻子瞻将如终南太平宫溪堂书》:“譬如倦行客,中路逢清流。”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四·内江石壁鱼》:“后破之,乃有一鱼跃出,其中泓然清流也。”瞿秋白《饿乡纪程》三:“环溪的清流禾稼,也曾托我的奇思遐想。”2.喻指德行高洁负有名望的士大夫。《三国志·魏志·桓阶陈羣等传评》:“陈羣动仗名义,有清流雅望。”宋欧阳修《朋党论》:“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而唐遂亡矣。”清顾炎武《梓潼篇赠李中孚》:“读书通大义,立志冠清流。”李大钊《混充牌号》:“社会上有一二清流学者,很得大众的信仰。”3.晚清统治阶级内部的一个政治派别的名称。他们评议时政,上疏言事,弹劾大臣,指斥宦官,对外反对列强蚕食,对内主张整饬纪纲。中法战争前后,清流繁衍为前后两辈。前清流奉军机大臣李鸿藻为魁首,后清流以户部尚书翁同龢为支柱。光绪帝亲政后,他们以拥帝相标榜,称为帝党,以别于当权的后党。4.比喻政治清明。《后汉书·杨震传》:“臣伏惟陛下以边境未寧,躬自菲薄,宫殿垣屋倾倚,枝柱而已,无所兴造,欲令远近咸知政化之清流,商邑之翼翼也。”
水深:象鱼儿离不开水那样,关系密切,感情深厚。
道人:(名)①对道教徒的尊称。②称佛寺中打杂的人。

《题桐柏观》是宋代诗人白玉蟾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淡月笼苍松,
清流蘸修竹。
水深蟾不设,
长伴道人宿。

诗意:
这首诗以桐柏观为题材,描绘了一个宁静、清幽的景象。淡淡的月光洒在苍翠的松林之上,清澈的溪水轻轻流过修竹。水很深,但没有设置蟾宫,也就是说在这个幽静的地方,没有传说中的月亮宫殿,只有道人长久地宿住在这里。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约的语言展现了一幅宁静、清幽的景象,给人一种静谧和宁和的感受。首句“淡月笼苍松”,通过描述淡淡的月色洒在苍翠的松林之上,传达出一种清净、安详的氛围。第二句“清流蘸修竹”,以流动的溪水与修竹相映成趣,进一步增添了清新和宁静的感觉。接下来的两句“水深蟾不设,长伴道人宿”,揭示了这个幽静之地的特点,没有传说中的月亮宫殿,只有默默守候的道人。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简练的语言,营造出一种宁静、深远的意境。

这首诗词以景物描写为主,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宁静和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的淡月、苍松、清流和修竹都是道家文化中的象征,代表着清净、恬淡、无欲无求的生活态度,与道人的隐居生活相呼应。整首诗以简约的语言展示了自然景物的美感,同时也表达了对宁静、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宁静、清幽的氛围,给人以心灵的抚慰和安宁。它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同时也引发对内心宁静和追求真我境界的思考。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展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敏感和对美的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白玉蟾

白玉蟾(1134~1229),南宋时人,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白玉蟾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