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若还击得碎

出自宋代白玉蟾的《布袋和尚赞》,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shì jiè ruò huán jī dé suì,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
布袋包尽太虚空,拄杖击破三千界。
世界若还击得碎,拄杖何止如许大。
若言包得太虚空,虚空却在布袋外。
如何偏爱此等物,常与小儿作一队。
问世人,会不会。
夺了他拄杖,抢了他布袋。
打杀许多小孩儿,看他弥勒何能解。
弥勒抚掌笑呵呵,明月清风无罣碍。
等到龙华三会时,依前有一弥勒在。
()
布袋:布制的袋子。指招赘的女婿。或以为'补代'的音讹。
拄杖:1.执持。三国魏曹操《陌上桑》:“食芝英,饮醴泉,拄杖桂枝佩秋兰。”2.支撑着拐杖。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韩康伯病,拄杖前庭消摇。”宋苏轼《次韵参寥寄少游》:“当年步月来幽谷,拄杖穿云冒夕烟。”3.手杖,拐杖。唐钱起《题延州圣僧穴》诗:“四时树长书经叶,万岁巖悬拄杖籐。”宋陆游《晚步江上》诗:“高柳阴中扶拄杖,平沙稳处据胡牀。”明马愈《马氏日抄·憨皮袋》:“乃贯休所画弥勒佛像,横一拄杖挑皮袋於背,腰间曳一蕉扇。”鲁迅《故事新编·理水》:“‘禹来治水,一定不成功,如果他是鲧的儿子的话,’一个拿拄杖的学者说。”
击破:击破jīpò打败、打挎,使敌方的元气受到重大损伤,一时难以恢复击破敌人的营地。
世界:①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中一切事物相加的总称。②全球,地球各处。
若还击太虚:1.天空。2.空虚寂寞的境界。3.近代一位僧人的法号。4.谓宇宙。5.古代哲学概念。
偏爱:(动)特别喜爱其中的某个或某部分:妈妈~哥哥。
等物小儿:1.小孩子;小儿子;2.幼童;3.称谓。

《布袋和尚赞》是宋代白玉蟾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布袋包尽太虚空,
拄杖击破三千界。
世界若还击得碎,
拄杖何止如许大。

若言包得太虚空,
虚空却在布袋外。
如何偏爱此等物,
常与小儿作一队。

问世人,会不会。
夺了他拄杖,抢了他布袋。
打杀许多小孩儿,
看他弥勒何能解。

弥勒抚掌笑呵呵,
明月清风无罣碍。
等到龙华三会时,
依前有一弥勒在。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布袋和尚的形象和境界,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的境地和智慧。布袋和尚是佛教中的一个形象,他的布袋包含了整个宇宙的虚空,他的拄杖能够击破一切界限。尽管世界可能会对他进行反击,但他的拄杖力量是无穷无尽的。诗中提到,虽然布袋包含了太虚空,但太虚空却超越了布袋的范畴。布袋和尚对这些物质并不偏爱,常常与小孩子一起玩耍。

诗词通过质问世人是否能理解布袋和尚的境界,暗示了世人对于真理和智慧的局限。诗中提到,如果有人夺取了布袋和尚的拄杖和布袋,甚至伤害了无辜的孩子,那么弥勒菩萨(佛教传说中的未来佛)又如何解救这一切。最后,诗中描述了弥勒菩萨微笑着抚掌,明月和清风没有任何阻碍。诗的结尾表达了期待在龙华山举行的三会仪式上,弥勒菩萨会继续存在。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布袋和尚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超脱尘世的智慧和境界。布袋和尚代表了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境界,他的拄杖和布袋象征着无尽的力量和智慧。诗中的夸张和对比手法,使得布袋和尚的形象更加生动有趣。在诗的结尾,弥勒菩萨的出现代表了智慧和善良的力量永远存在,无论世界如何变化。

这首诗词通过对佛教形象的描绘,呈现出一种超越世俗的智慧和力量的理念。它提醒人们要超越物质追求,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智慧。整首诗以幽默的方式表达了人们对于真理和智慧的追寻和理解的困难,以及对善良力量的期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白玉蟾

白玉蟾(1134~1229),南宋时人,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白玉蟾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