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篁点点凝春泪

出自宋代白玉蟾的《公无渡河·君不见猿啼苍梧烟》,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fěn huáng diǎn diǎn níng chūn lèi,诗句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君不见猿啼苍梧烟,风捲潇湘水。
双蛾无处挽重瞳,粉篁点点凝春泪
又不见鹤饮瑶池月,露泣龟台花。
百官极目望八骏,青鸟寥寥空暮霞。
呜呼,不自爱惜甘蹈死,亦不闻乎千金子。
公无渡河要渡河,公要渡河争奈何。
()
君不见潇湘:1.指湘江。因湘江水清深故名。2.湘江与潇水的并称指湘江,多借指今湖南地区。
重瞳不见:1.不曾相见。2.见不着;丢失。
瑶池:仙界的天池,传说中在昆仑山上,周穆王西征曾在此受西王母宴请。后泛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露泣百官:百官bǎiguān各种官吏
极目:1.满目;充满视野。2.用尽目力(远望):~远眺。
青鸟:1.青色的禽鸟。2.神话传说中为西王母取食传信的神鸟。3.即青鴍。4.即青鸟氏。5.借指春季。
寥寥:(形)非常稀少:~可数|~无几|行人~。

《公无渡河·君不见猿啼苍梧烟》是宋代作家白玉蟾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君不见猿啼苍梧烟,
风卷潇湘水。
双蛾无处挽重瞳,
粉篁点点凝春泪。
又不见鹤饮瑶池月,
露泣龟台花。
百官极目望八骏,
青鸟寥寥空暮霞。
呜呼,不自爱惜甘蹈死,
亦不闻乎千金子。
公无渡河要渡河,
公要渡河争奈何。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悲壮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思考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诗的开头描述了猿猴啼叫时苍梧山上的烟雾,以及风吹动潇湘江水的景象。接着描写了无处可寻的双蛾,无法再看到它们美丽的眼睛。这里的双蛾可以被理解为美好事物的象征,而它们的消失则代表着美好的事物正在逐渐消逝。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鹤没有再去瑶池(仙境)饮水,露水落在龟台花上的情景。这里的鹤和龟台花也是象征着美好和祥和的事物。通过描绘它们的离去和伤感,诗人表达了对美好事物逐渐消散的痛心与无奈。

在后面的描写中,诗人描述了百官们望着八匹千里马,但他们所看到的只有孤零零的青鸟和空旷的暮霞。这里的百官和八骏代表着官员和权力,而青鸟和暮霞则象征着凋敝和衰落。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反思了时局的不景气和人们对权力追逐的盲目。

最后两句表达了一种深深的无奈和痛惜。诗人呼喊着,他们既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也不关心他们的后代。公无渡河,意味着公众渡过河流的困境,而公要渡河却又无法渡过。这里的渡河可以被理解为克服困难、寻求出路的隐喻,诗人以此来衬托出时局的艰难和人们的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感慨勾勒出了一个动荡与衰落的时代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局和人生境遇的思考和痛心。通过诗中的象征意象和隐喻,诗人传达了对美好事物逝去、权力追逐的盲目以及人们对困境无能为力的无奈之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白玉蟾

白玉蟾(1134~1229),南宋时人,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白玉蟾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