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庐第一真仙境。宋代。周必大。上尽诸峰地转平,天低云近日多阴。古来南北通双径,此去东西启二林。虞世南碑从泯没,白居易序合推寻。匡庐第一真仙境,忍使如今遂陆沉。
这首诗词是宋代作家周必大的《游庐山吊大林》。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上尽诸峰地转平,
天低云近日多阴。
古来南北通双径,
此去东西启二林。
虞世南碑从泯没,
白居易序合推寻。
匡庐第一真仙境,
忍使如今遂陆沉。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游览庐山的情景,并怀念了已逝去的大林景色。诗人描述了庐山的山势高耸,由山顶到山脚地势逐渐平坦,天空低垂,云彩密布,天气多阴沉。古代以来,庐山一直是南北方向的重要通道,而现在的庐山已经开辟了东西两条新的道路。诗中提到了虞世南的碑文已经湮灭,只有白居易的序文能引导人们寻找。庐山被称为第一真仙境,然而现在却可能逐渐沉寂下去。
赏析:
这首诗以庐山为背景,通过描绘庐山的自然景色和历史沧桑,表达了诗人对庐山的深深思念和忧虑之情。诗词运用了简练而凝练的语言,通过对庐山地貌的描绘,展现了山势的壮丽和天气的阴沉,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另外,提到了虞世南的碑文已经消失,只有白居易的序文留存下来,暗示了岁月更迭,历史的变迁不可逆转。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庐山的担忧,担心它的风采会逐渐湮灭,失去了昔日的辉煌。
整首诗情感凝重,抒发了诗人对庐山的深深怀念和忧虑之情,同时也揭示了岁月更迭、历史沧桑的主题。这首诗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也通过庐山的形象反映了人生的变迁和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具有一定的哲理意味。
周必大(1126年8月15日—1204年10月25日),字子充,一字洪道,自号平园老叟。原籍管城(今河南郑州),至祖父周诜时居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周家村)。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庐陵四忠”之一。开禧三年(1207年),赐谥文忠,宁宗亲书“忠文耆德之碑”。周必大工文词,为南宋文坛盟主。与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都有很深的交情。著有《省斋文稿》、《平园集》等80余种,共200卷。...
周必大。周必大(1126年8月15日—1204年10月25日),字子充,一字洪道,自号平园老叟。原籍管城(今河南郑州),至祖父周诜时居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周家村)。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庐陵四忠”之一。开禧三年(1207年),赐谥文忠,宁宗亲书“忠文耆德之碑”。周必大工文词,为南宋文坛盟主。与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都有很深的交情。著有《省斋文稿》、《平园集》等80余种,共20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