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之欲把入图画。宋代。文同。群峰南北争嵯峨,如泻大壑翻众波。爱之欲把入图画,世无好手将奈何。
《中梁山寺》是一首宋代文同创作的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梁山寺
群峰南北争嵯峨,
如泻大壑翻众波。
爱之欲把入图画,
世无好手将奈何。
译文:
中梁山寺,
众多山峰南北竞相峻峭,
宛如倾泻而下的大峡谷掀起层层波涛。
我深爱这景色,渴望将它画入图中,
然而在世间却无人能够妥善表现。
诗意:
《中梁山寺》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景色。诗人观赏着中梁山寺周围的群山,这些山峰高耸入云,宛如泻水一般奔腾而下,形成了层层叠叠的波涛。诗人深深地被这壮丽的景色所吸引,内心充满了对这景色的热爱之情,渴望将其画入图中,永久保存下来。然而,他在现实世界中找不到一个能够真正捕捉到这美景的优秀画家,这让他感到无奈和遗憾。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描绘了中梁山寺的壮丽景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深热爱。通过描述山峰的高耸和水流的奔腾,诗人成功地营造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山水画面。诗人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他希望能够将这美景永久地固定在画中,以便能够随时欣赏。然而,诗人又表达了对现实的失望,因为没有一个画家能够完美地再现这美景,这无疑增加了诗词的情感层次。
整首诗以简短的四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敬畏和对艺术表现力的失望。通过描绘壮丽的山水景色,诗词引发了读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艺术创作的思考。它呈现出一种对美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同时也彰显了诗人对艺术的热爱和对完美的追求。整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简练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和艺术之难的思考,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文同。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