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与佛相亲

出自宋代文同的《张中允先生换诗三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méi yǔ fú xiāng qīn,诗句平仄:平仄平平平。
善颂堂中客,华严会里人。
生为天所佑,没与佛相亲
祖送逾千两,哀号动四邻。
宜祠瑞筠社,永配蜀江神。
()
相亲:互相亲爱;相亲近。定亲前家长或本人到对方家相看婚姻对象是否合意。
祖送哀号:(动)凄哀地哭号:发出无助的~。
四邻:四邻sìlín[one’snearneighbours]周围的邻居;左邻右舍街坊四邻

诗词:《张中允先生换诗三首》
朝代:宋代
作者:文同

善颂堂中客,
华严会里人。
生为天所佑,
没与佛相亲。

祖送逾千两,
哀号动四邻。
宜祠瑞筠社,
永配蜀江神。

中文译文:
赞美的声音在善颂堂中的客人,
华严寺里的一位居士。
他生来得到了天的祝福,
却没有与佛陀亲密交往。

祖先送了超过千两的财富,
悲痛的哭声震动了四邻。
应该在瑞筠社(指祠堂)供奉他,
永远与蜀江神配对。

诗意:
这首诗是宋代文同所写,题为《张中允先生换诗三首》。诗中描述了一位名叫张中允的客人,他在善颂堂中赞美佛法,同时也是华严寺的一位居士。诗人认为张中允生来得到了天的眷顾,但他与佛陀并没有亲密交往。诗人还提到了张中允的祖先送给他超过千两的财富,张中允因此感到悲痛,引起了四邻的震动。最后,诗人建议在瑞筠社(祠堂)供奉张中允,与蜀江神永远结合在一起。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张中允的形象,展现了他在善颂堂和华严寺中的身份和地位。他被赞美为善颂堂中的客人和华严会里的人,显示了他对佛法的推崇和敬仰。诗人通过赞美张中允的天赋和祖先的财富,强调了他的特殊地位和与众不同的身世。

然而,诗人也指出张中允与佛陀并没有亲密交往,可能意味着他在修行上还有所不足或缺乏真正的体悟。这一点反映了文人士大夫阶层对于佛教的态度,他们尽管尊重佛法,但并不一定能够深入理解和实践。

诗人提到张中允的祖先送给他的财富,以及他因此而感到悲痛并引起四邻震动,表达了对于物质财富的反思。财富对于一个人来说并非唯一重要的,而是应该将精神和物质的追求相结合,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

最后,诗人建议在瑞筠社供奉张中允,并与蜀江神永远结合在一起。这是对张中允的崇拜和祝福,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祠堂和神明的重视,以及追求永恒和超越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赞美和反思的方式,描绘了一位有特殊身份和经历的人物形象,并通过对物质和精神追求的思考,展示了宋代文人的价值观和思想境界。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文同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文同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