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居常赴殿东头

出自宋代文同的《山城秋日野望感事书怀诗五章呈吴龙图》,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qǐ jū cháng fù diàn dōng tóu,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早是蓬山预校雠,起居常赴殿东头
鹓鸾拥陛联簪笏,日月开天拜冕旒。
一出光阴销远郡,两形篇什咏清秋。
有人更在杨庄上,文似相如肯见休。
()
校雠起居:1.举动;行动。2.指饮食寝兴等一切日常生活状况。3.专指睡觉与起身。4.起立与蹲下,指操练动作。5.居址;住地。
常赴簪笏日月:1.谋生之道,生存。2.天体,即太阳和月亮。
开天冕旒:(名)古代天子的礼帽和礼帽前后的玉串。
光阴:(名)①时间:~似箭。[近]时光|时间。②(方)日子③。
两形篇

这首诗词是宋代文同创作的《山城秋日野望感事书怀诗五章呈吴龙图》。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早是蓬山预校雠,
起居常赴殿东头。
鹓鸾拥陛联簪笏,
日月开天拜冕旒。
一出光阴销远郡,
两形篇什咏清秋。
有人更在杨庄上,
文似相如肯见休。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作者文同远眺秋日山城的景象,表达了他对时光的流逝和自己文学创作的思考。诗中运用了帝王朝廷的意象,使得整首诗具有庄严和壮观的氛围。作者通过描绘城市景观和自然景色,以及自己的文学追求,表达了对时光的感叹和对文学创作的渴望。

赏析:
这首诗词以山城秋日的景色为背景,通过运用帝王朝廷的意象,展示了壮观的景象和庄严的氛围。第一、二两句描述了作者常常在朝廷东头的殿中行走,与权贵们一同参与政务,形容了作者身居高位的情景。接着,诗中描绘了皇帝受朝臣拥护,日月宣示着帝王的威严和尊贵。这些描写体现了朝廷的荣耀和庄严。

接下来的两句“一出光阴销远郡,两形篇什咏清秋”,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消逝。光阴的流逝使得远方的郡县渐行渐远,而诗人的文章则以清秋之景为主题,以诗词的形式咏史抒怀。这里也暗示了作者对于时光的感慨和对文学创作的思考。

最后两句“有人更在杨庄上,文似相如肯见休”,表明作者并非孤独一人,还有同样有文学追求的人存在。杨庄指的是杨万里,他是文同的朋友,两人共同追求文学的境界。这里作者表达了对杨万里等同道之士的期待,希望他们能够像相如一样,一同交流切磋文学,共同进步。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山城秋日景色的描绘,以及对时光流逝和文学创作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于时光的感慨和对文学的追求。同时,通过运用帝王朝廷的意象,赋予了整首诗以庄严和壮丽的氛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文同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文同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