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谢袖诗来

出自宋代刘克庄的《答建士谢旿二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xiǎo xiè xiù shī lái,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
偶有幽人访,柴门始一开。
大颠留偈去,小谢袖诗来
襆被嫌三宿,挑灯读百回。
惟应双屐齿,历历在莓苔。
()
幽人:1.幽隐之人;隐士。2.指幽居之士。
柴门:1.用柴木做的门。言其简陋。2.代指贫寒之家;陋室。3.犹杜门,闭门。
始一开大颠挑灯:1.上世纪30年代前民间照明都用油灯,碟形器皿内倒入适量的灯油(一般为豆油或菜籽油)中间放置一根灯芯,为使油灯保持一定亮度,需要适时用针、簪挑动油灯灯芯,这就是所谓的“挑灯”。2.把灯挂在高处:~夜战。
屐齿

《答建士谢旿二首》是宋代刘克庄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偶尔有幽人来访,柴门才刚打开。
大颠离开时留下偈,小谢送来诗折。
有人嫌弃被子,连续三个晚上不住宿。
挑灯读过一百遍,只有双屐的脚印清晰地留在莓苔上。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与建士谢旿之间的诗文交流。诗人说,偶尔有一位幽静的人前来拜访他,他刚刚打开柴门迎接客人。离别时,这位名叫大颠的人留下了一首偈,而名叫小谢的人则送来了一首诗。诗人提到,有人嫌弃自己的被子,连续三晚都不在他这过夜。然而他在夜晚点亮灯火,反复阅读这两首诗文,只有来访者双屐的脚印清晰地印在莓苔上。

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与来访者之间的交流和交换诗文的情景,凸显了诗人对诗文的珍视和阅读的执着。诗人以朴实的语言描绘了柴门的开启和关闭,以及诗人夜晚点亮灯火阅读诗文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幽雅的氛围。

诗中提到的大颠和小谢可能是当时与刘克庄有诗文交流的朋友,他们通过留下偈和送来诗的方式进行创作的分享。诗人在诗中提到被子被人嫌弃不住宿,可能是指来访者对他的环境不满意,选择在其他地方过夜。

诗人挑灯夜读的场景,体现了他对诗文的热爱和专注。他反复阅读这两首诗文,使得来访者双屐的脚印清晰可见,这种细腻入微的描写,也可理解为诗人对来访者的关注和留恋。

整首诗词以简洁、朴实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拜访与交流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诗文的热情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友谊和思考的思索。通过这种细腻的描写方式,诗人给读者留下了一种深思和共鸣的空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刘克庄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刘克庄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