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墨常留几案傍

出自宋代刘克庄的《挽陈师复寺丞二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í mò cháng liú jī àn bàng,诗句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岁晚沧洲筑草堂,却将逢掖换轩裳。
市朝共叹凤高翥,世俗或疑麟不祥。
童子举扶犹忼慨,门人要絰各凄凉。
衰残无复相镌切,遗墨常留几案傍
()
草堂,逢掖,轩裳,世俗,不祥,忼慨,门人,凄凉,镌切,遗墨,几案

《挽陈师复寺丞二首》是宋代刘克庄的作品。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第一首:

岁晚沧洲筑草堂,
却将逢掖换轩裳。
市朝共叹凤高翥,
世俗或疑麟不祥。

中文译文:
岁晚时,在沧洲建起一座草堂,
我将离开朝廷,换上宽松舒适的衣衫。
市朝的人们共同感叹凤凰高翔的壮丽景象,
但世俗之人或许怀疑麟凤不再带来吉祥。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岁末时节为背景,描绘了作者离开朝廷生活、追求自由自在的情景。他在草堂中度过岁末时光,表示对繁琐官场生活的厌倦,并表达了对世俗观念的怀疑。

诗中的“岁晚沧洲筑草堂”意味着作者离开了繁忙的宫廷,远离尘嚣,在沧洲建造了一座草堂,寻求宁静和自由。他决定放下权势和束缚,换上宽松的衣服,摆脱了繁重的官服。

“市朝共叹凤高翥”表明市井之人纷纷赞叹凤凰高翔的壮丽景象,这里的凤凰象征着权贵和权势。然而,接下来的一句“世俗或疑麟不祥”揭示了世俗之人对凤凰的怀疑,可能认为凤凰不再带来吉祥和荣耀。

整首诗通过对比官场和世俗观念与自由和宁静的对立,表达了作者对繁琐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世俗观念的质疑。作者选择了远离喧嚣、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表达了对自由人生的向往。

第二首:

童子举扶犹忼慨,
门人要絰各凄凉。
衰残无复相镌切,
遗墨常留几案傍。

中文译文:
年轻人举起拐杖仍然坚毅,
门徒们纷纷低头,各自凄凉。
衰老和残缺再也无法相互刻画,
留下的墨迹常常静静地陪伴在案头。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陈师复寺丞的离世,以及他对他的门徒和学生的影响。诗中表达了对陈师复的悼念和对他精神遗产的珍视。

诗中的“童子举扶犹忼慨”表明年轻的门徒举起拐杖,仍然坚定不移,表达了他们对陈师复的敬爱和怀念之情。

接下来的一句“门人要絰各凄凉”描述了门徒们的凄凉情景,他们各自感到悲伤和失落,因为失去了教导和引领他们的陈师复,他们感到孤独无助。

诗的最后两句“衰残无复相镌切,遗墨常留几案傍”表达了对陈师复的思念。他的衰老和残缺已经无法再被准确地描绘和描述,但他留下的墨迹却常常守候在桌案旁边,作为他的精神遗产,永远存在着。

整首诗通过描写门徒们的悲伤和对陈师复的敬爱,表达了对陈师复的悼念和对他精神遗产的珍视。诗人通过对陈师复的形象和遗墨的描绘,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对他精神影响力的持久留存。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刘克庄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刘克庄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