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尔横看成岭。宋代。辛弃疾。渊明最爱菊,三径也栽松。何人收拾,千载风味此山中。手把《离骚》读遍,自扫落英餐罢,杖屦晓霜浓。皎皎太独立,更插万芙蓉。水潺_,云澒洞,石__。素琴浊酒唤客,端有古人风。却怪青山能巧,政尔横看成岭,转面已成峰。诗句得活法,日月有新工。
诗词:《水调歌头(赋松菊堂)》
作者:辛弃疾(宋代)
中文译文:
渊明最爱菊,三径也栽松。
何人收拾,千载风味此山中。
手把《离骚》读遍,自扫落英餐罢,杖屦晓霜浓。
皎皎太独立,更插万芙蓉。
水潺潺,云澒洞,石峥嵘。
素琴浊酒唤客,端有古人风。
却怪青山能巧,政尔横看成岭,转面已成峰。
诗句得活法,日月有新工。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辛弃疾写于宋代的《水调歌头(赋松菊堂)》。诗人以菊花和松树来表现自然之美,并以此寄托自己的情感和对诗词创作的见解。
诗的开头提到渊明,指的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孔融,他非常喜爱菊花,三条小径上也种植了松树。接下来,诗人问道,千年过去了,谁来整理这山中千载的风味?
诗人接着谈到自己的学识和情趣,他手握《离骚》这首古代名篇,读遍了它,自己扫完了落英(落花),就像餐罢一样。他手拄杖子,踏着早霜,意味着他在清晨就起床,而且霜已经浓厚了。
下一节诗中,他形容了菊花的美丽,把它们插在松树之间,形成了一幅美丽的景象。他提到潺潺的水声、空旷的云雾和崇山峻岭。
接着,他说他会弹奏素琴,翻酒为浊,邀请客人来品味这古人的风雅。他感叹青山的巧妙,它们在侧面看像是连绵不断的山岭,但转过脸去又成了高峰。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创作态度和信心,他相信自己的诗句有生命力,能够创造出新的艺术成就,就像日月一样有着不断更新的工作。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诗人的情感,展示了辛弃疾对美的热爱和对诗词创作的追求。同时,诗中也展现了诗人自信的创作态度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辛弃疾。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